汉兴反秦暴,见儒犹骂嗔。
- 注释
- 圣道:指古代的圣人之道或儒家思想。
书传:通过书籍传授。
秉畀:交付、授予。
火于秦:在秦国遭受焚书的厄运。
汉兴:汉朝建立。
反秦暴:反抗秦朝的暴政。
董子:指董仲舒。
耿耿:忠诚不渝的心。
陈:陈述、表达。
三策:指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限民名田’等策略。
焉老:何以老去,意指如果这些策略实行。
诸侯宾:诸侯们成为朝臣。
- 翻译
- 圣贤之道通过书籍传承,曾在秦国被付之一炬。
汉朝兴起后,反对秦朝的暴政,见到儒家学者还会怒骂。
董仲舒只有坚定的志向,但无人理解他的忠诚。
如果他的治国策略得以实施,诸侯们或许会老去,成为宾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镈的作品,名为《杂兴三十九首(其十七)》。通过这短短的五言绝句,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圣道由书传,秉畀火于秦。”
这里,“圣道”指的是儒家的正统思想,而“由书传”则说明这些思想通过文献、经典得以流传。作者用“秉畀火于秦”来比喻,这些思想如同火焰一般在秦朝广泛传播,可能是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批判。
“汉兴反秦暴,见儒犹骂嗔。”
这两句诗表达了汉代对于秦朝暴政的反思和儒家学者对此的不满。汉朝的建立是对秦末暴政的一种反动,而“见儒犹骂嗔”则说明儒生们对于过去的痛苦记忆仍然心有余悸,充满了怨恨。
“董子惟有志,耿耿谁与陈。”
这两句诗中,“董子”很可能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家学者董仲舒。作者认为在这样一个时代,即使是像董仲舒这样的伟大人物,也只能保持自己的坚定意志和理想,而无法实现更大的抱负。“耿耿谁与陈”则表达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虽然心怀壮志,却无人可以与之论道,只能默默付诸东流。
“使时三策行,焉老诸侯宾。”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位使者在乱世中提出了三种对策,而当他年岁渐长,成了诸侯间的座上宾客。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时局变迁和人事更替。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时代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它既是对过去的一种批判,也是一种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初春杂咏八首·其八
估人迁涨海,遗我能言禽。
夭桃上行喙,蔚蓝明毳襟。
多此岂不贵,饶舌非所钦。
粒食鲜香稻,笼置无黄金。
扰以青铜镜,翻然喜同林。
韬光灭虚影,低首似沈吟。
沈吟欲谁语,可以證余心。
于人隔九译,我其尔知音。
夜惊
濑海诸村落,处处闻夜惊;
暴客暗窥袭,出没何纵横!
所恃桨力疾,加以船身轻;
轻疾在舟楫,制造岂难成。
鸠工兼募士,旬日得胜兵;
扑灭赴火蛾,何须刁斗鸣。
惜兹小劳费,坐令贼势勍;
窃恐载北骑,夜渡寂无声。
弗摧虺为蛇,贵有先见明。
自林圯埔进师,与官军会约由溪洲底攻克斗六逆巢,越日袭取东埔蚋等处,俘获逆徒十三人,作歌纪事
夜半椎牛召乡里,鸡鸣蓐食千人起。
摇旗撞鼓入蛮乡,伐竹编桥渡浊水。
长驱转战若无人,逐北追亡如捕豕。
杀气朝横狮子头,降幡夜坚鲤鱼尾。
忽闻李愬入蔡州,一军欣欣色然喜。
请缨直走伏波军,探穴争擒猛虎子。
是时官军拥贼壕,马鞭一掷风披靡。
有如逐鹿猎平原,彼持其背我角犄。
列炬一声光烛天,千村万落无荆杞。
可恨擒贼不擒王,黑夜柙中出虎兕。
未能当道戮豺狼,徒向空山拾蝼蚁。
此曹也是伪公侯,平日作横苦桑梓。
一朝缚出绿林中,万姓欢呼彻街市。
居人归业乐熙熙,从此一路肃清矣。
《自林圯埔进师,与官军会约由溪洲底攻克斗六逆巢,越日袭取东埔蚋等处,俘获逆徒十三人,作歌纪事》【清·陈肇兴】夜半椎牛召乡里,鸡鸣蓐食千人起。摇旗撞鼓入蛮乡,伐竹编桥渡浊水。长驱转战若无人,逐北追亡如捕豕。杀气朝横狮子头,降幡夜坚鲤鱼尾。忽闻李愬入蔡州,一军欣欣色然喜。请缨直走伏波军,探穴争擒猛虎子。是时官军拥贼壕,马鞭一掷风披靡。有如逐鹿猎平原,彼持其背我角犄。列炬一声光烛天,千村万落无荆杞。可恨擒贼不擒王,黑夜柙中出虎兕。未能当道戮豺狼,徒向空山拾蝼蚁。此曹也是伪公侯,平日作横苦桑梓。一朝缚出绿林中,万姓欢呼彻街市。居人归业乐熙熙,从此一路肃清矣。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9567c6acac40100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