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江揽景一登峰,红绿清秋错如绮。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衣(bái yī)的意思:指白色的衣服,也用来比喻清白无辜的人。
补陀(bǔ tuó)的意思:指补救、弥补过失或缺陷。
不盈(bù yíng)的意思:不满足,不足够。
澄湛(chéng zhàn)的意思:清澈透明,纯净无瑕。
翠樾(cuì yuè)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绿树成荫的地方。
大士(dà shì)的意思:指有大德行、大智慧、大胆识的人。
倒影(dào yǐng)的意思:指事物在光线的照射下,通过反射在水面、镜子等物体上形成的影像。
地灵(dì líng)的意思:指土地的灵气,也用来形容土地肥沃、生机勃勃。
飞流(fēi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迅疾。
吉林(jí lín)的意思:吉祥的森林
精蓝(jīng lán)的意思:形容色彩鲜明、清澈透亮。
流落(liú luò)的意思:指人因种种原因而失去家园、财产,流离失所,无固定居所。
山巅(shān diān)的意思:山顶,山的最高处。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天池(tiān chí)的意思:指天空中的湖泊,形容湖泊辽阔壮丽。
雩禜(yú yǒng)的意思:雩禜是一个古代祭祀的仪式,用来祈求丰收和平安。
至此(zhì cǐ)的意思:指到达某个时刻或某个阶段。表示事情或情况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尼什哈山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山川之美与自然之奇巧妙融合,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吉林城东十二里,尼什哈山巍岌嶬”,开篇即点明地点,以“十二里”和“巍岌嶬”描绘出尼什哈山的遥远与高耸,为后续的景色描写奠定了基础。
接着,“度江揽景一登峰,红绿清秋错如绮”两句,通过“度江”、“揽景”、“登峰”等动作,展现了诗人亲自探访山峰的过程,同时也将山中四季变换的美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红绿交织的秋色如同精美的织锦,令人赏心悦目。
“精蓝大士乃白衣,何代补陀飞至此”两句,转而描述山中的寺庙与僧侣,以“大士”和“白衣”象征着佛教的圣洁与宁静,同时提出对这座山为何能吸引如此神圣之地的疑问,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天池澄湛万山巅,翠樾倒影波中美”描绘了山顶上的天池,水波清澈,倒映着翠绿的树木,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旱不知竭涝不盈,亦不飞流落涧底”则赞美了天池的神奇之处,无论干旱还是洪水,水量都保持稳定,不溢出也不干涸,更不会飞流至山涧底部,展现出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
最后,“地灵雩禜固其宜,兆叶维鱼谁所始”两句,表达了对尼什哈山独特地理环境的赞叹,认为这里适宜进行祭祀活动,同时提出了对自然界中生命起源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尼什哈山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生命、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上已寒食同日後圃行散
百五重三并一朝,风光不怕不娇饶。
鹿葱引道心犹卷,杨柳应门手对招。
筇未唤随非是强,扇聊作伴不须摇。
先生道是无歌舞,花劝莺酬酒自销。
上元复犹寒二首
雪後不妨寒较差,莫教一并放千花。
旧来池上金丝柳,新学江西鹰爪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