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翠滴,花药绕閒居。
半亩松杉外,一春雨雪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田园生活画卷。首句“清凉山翠滴”,以“翠滴”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清凉山的青翠欲滴,给人以清新凉爽之感。接着,“花药绕閒居”,通过“花药”与“閒居”的搭配,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远离尘嚣的生活氛围。
“半亩松杉外,一春雨雪馀”,进一步扩展了画面,不仅有松杉的苍翠,还有春日雨雪后的清新,展现了四季更迭中的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半亩”这一具体的空间尺度,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宁静与和谐。
“人传高士颂,地接远公卢”,这里借用了古代高士和名人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此地的隐逸之风。通过“高士颂”和“远公卢”的连接,诗人巧妙地将现实与理想、历史与当下交织在一起,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最后,“迟我为沮溺,相将此荷锄”,引用了《论语》中孔子与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讨论志向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过着耕读生活的心愿。这里的“沮溺”即子路,诗人以之自比,表达了对简单、自由、自然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理想生活的深情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情怀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