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听 弹 湘 妃 怨 唐 /白 居 易 玉 轸 朱 弦 瑟 瑟 徽 ,吴 娃 徵 调 奏 湘 妃 。分 明 曲 里 愁 云 雨 ,似 道 萧 萧 郎 不 归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归(bù guī)的意思:不返回;不回来
徵调(zhēng diào)的意思:徵调指的是国家或组织调动人员、物资等资源以满足特定需求的行为。
愁云(chóu yún)的意思:指忧愁、烦闷的心情或气氛。
调奏(diào zòu)的意思:指调整乐曲的演奏,也比喻调整事物的运作。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瑟瑟(sè sè)的意思:形容寒冷或惊恐的样子。
吴娃(wú wá)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美丽动人。
湘妃(xiāng fēi)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萧郎(xiāo láng)的意思:指贫穷潦倒的男子。
玉轸(yù zhě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法字迹的笔力雄健有力。
云雨(yún yǔ)的意思:云雨是一个形容两个人之间发生性关系的成语。在古代,云雨常常被用来暗指两个人之间的性行为。
朱弦(zhū xián)的意思:指琴弦上的红色丝线,比喻事物的关键或关键人物。
- 注释
- 玉轸:装饰着美玉的瑟,指精美的瑟琴。
朱弦:红色的琴弦,常用来形容乐器之美。
瑟瑟徽:瑟琴上的徽记,用来标记音高。
吴娃:吴地的美女,这里指弹琴的女子。
徵调:古代五声音阶中的第五音,此处指曲调高亢。
湘妃:湘水之神,常与哀怨、思念的情感相联系。
分明:清晰地,明显地。
曲里:乐曲之中。
愁云雨:比喻愁绪如云雨般弥漫。
似道:好像在说。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或代指离人。
郎不归:丈夫或情人未归,此处指萧郎迟迟未归。
- 翻译
- 精美的瑟上装饰着红色的弦,吴地的女子弹奏着湘妃的曲调。
曲子中仿佛诉说着忧愁如云雨般纷扰,好像在说那个萧郎迟迟不肯归来。
-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听弹湘妃怨》,属于唐代文学作品。诗中的“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徵调奏湘妃”描绘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古筝演奏画面。"玉轸"指的是古筝上镶嵌的玉质装饰,而"朱弦"则是用朱红色染过的琴弦,"瑟瑟徽"形容音符跳动的效果,"吴娃"是古代对演奏者的美称。"徵调"意味着特定的音乐旋律,而"奏湘妃"则表明这是一首讲述古代著名美女湘妃故事的乐曲。
接着,“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两句通过演奏出的乐曲传达了深沉的忧郁与悲伤。"分明"表达的是音乐中的节拍清晰可辨,而"曲里愁云雨"则暗示这首乐曲所包含的情感是阴霾而湿润,充满了哀愁,如同即将倾盆的云雨。而最后一句"似道萧萧郎不归"通过音乐传递出一种无尽的等待与思念之情,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爱人久久未归。
整首诗通过对古筝演奏场景和乐曲内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过往故事的无限留恋。同时,它也体现了白居易擅长以音乐为题材来表达情感的艺术特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遇风雨作(一作权德舆诗)
草草理夜装,涉江又登陆。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
传呼戒徒驭,振辔转林麓。
阴云拥岩端,沾雨当山腹。
震雷如在耳,飞电来照目。
兽迹不敢窥,马蹄惟务速。
虔心若斋祷,濡体如沐浴。
万窍相怒号,百泉暗奔瀑。
危梁虑足跌,峻坂忧车覆。
问我何以然,前日爱微禄。
转知人代事,缨组乃徽束。
向若家居时,安枕春梦熟。
遵途稍已近,候吏来相续。
晓霁心始安,林端见初旭。
行路难·男儿坎轲徒搔首
男儿坎轲徒搔首,入市脱衣且沽酒。
行路难,权门慎勿干,平人争路相摧残。
春秋四气更回换,人事何须再三叹。
君不见雀为鸽,鹰为鸠,东海成田谷为岸。
负薪客,归去来。
龟反顾,鹤裴回,黄河岸上起尘埃。
相逢未相识,何用强相猜。
行路难,故山应不改,茅舍汉中在。
白酒杯中聊一歌,苍蝇苍蝇奈尔何。
同孟浩然宴赋(一作题壁歌)
屈宋英声今止已,江山继嗣多才子。
作者于今尽相似,聚宴王家其乐矣。
共赋新诗发宫徵,书于屋壁彰厥美。
顾十二况左迁过韦苏州,房杭州,韦睦州,三
宠至乃不惊,罪及非无由。
奔迸历畏途,缅邈赴偏陬。
牧此凋弊甿,属当赋敛秋。
夙兴谅无补,旬暇焉敢休。
前日怀友生,独登城上楼。
迢迢西北望,远思不可收。
今日车骑来,旷然销人忧。
晨迎东斋饭,晚度南溪游。
以我碧流水,泊君青翰舟。
莫将迁客程,不为胜境留。
飞札谢三守,斯篇希见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