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拥河声时断续,云含野色屡晴阴。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瓦 亭 偶 书 宋 /强 至 城 中 尘 土 眯 人 眼 ,堤 上 风 烟 醒 客 心 。沙 拥 河 声 时 断 续 ,云 含 野 色 屡 晴 阴 。平 芜 点 白 鹭 双 起 ,细 柳 弄 青 蝉 一 吟 。魏 北 古 来 车 马 地 ,此 亭 偶 尔 得 幽 寻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鹭(báilù)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清白无暇,无可指责。
车马(chē mǎ)的意思:指车马奔驰,形容忙碌、繁忙的场景或生活。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点白(diǎn bái)的意思:指事情的结果或情况非常明显、清楚。
风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动乱中的烽烟和战火。
古来(gǔ lái)的意思:指古代以来,历史长久的意思。
客心(kè xīn)的意思:指客人的心思,也指对客人的关心和尊重。
偶尔(ǒu ěr)的意思:偶尔表示某事发生的频率不是经常或定期的,而是偶然或不经常的。
平芜(píng wú)的意思:形容平坦无阻,平坦无奇。
青蝉(qīng chán)的意思:指蝉在夏季鸣叫的时候,预示着天气将要转凉,暗示人们要警惕变故。
人眼(rén yǎn)的意思:指人类的眼睛,也用来形容人们的视力或观察力。
上风(shàng fēng)的意思:占据优势,处于有利地位
双起(shuāng qǐ)的意思: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物同时起来,行动或发展迅速。
细柳(xì liǔ)的意思:形容女子柔美婉转,如柳枝一般纤细婀娜。
野色(yě sè)的意思:指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容貌或风采。
- 翻译
- 城市中的尘土刺痛了眼睛,河堤上的风烟却让游子心情清醒。
河水在沙土间时有时无,云彩裹挟着野外的色彩,忽明忽暗。
广阔的草地有两只白鹭翩翩起飞,细细的柳树下传来蝉鸣声声。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车水马龙之地,这个亭子偶尔能让人找到宁静的探索。
- 注释
- 尘土:指城市的灰尘。
风烟:指雾气和炊烟,象征着乡村的气息。
沙拥:形容沙粒堆积的样子。
野色:野外的景色,自然风光。
平芜:平坦的草地。
魏北:古代地名,此处可能指北方地区。
幽寻:幽静的探索或寻找。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城市与郊野相融的宁静画面。首句"城中尘土眯人眼"展现了都市生活的喧嚣与繁忙,尘土飞扬使人难以睁开眼睛。然而,诗人转向堤岸,"堤上风烟醒客心",清风拂面,烟雾缭绕,让人心灵得到了片刻的舒缓和清醒。
接下来的两句"沙拥河声时断续,云含野色屡晴阴",通过河水的声音和变幻莫测的云彩,展现出自然景色的生动与韵律。沙石与流水的交织,以及云彩带来的光影变化,使得景色时而清晰,时而朦胧,富有诗意。
"平芜点白鹭双起,细柳弄青蝉一吟"描绘了开阔的草地上有两只白鹭翩翩起飞,细柳轻摇,伴随着蝉鸣,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这里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白鹭和蝉以动态的生命力。
最后,诗人以历史的视角感慨道:"魏北古来车马地,此亭偶尔得幽寻",表达了对瓦亭这一历史遗迹的偶然发现和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繁华与今日宁静对比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瓦亭偶书》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城市与自然的交融,以及诗人在此处找到的片刻宁静与历史的沉思,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的闲适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关山月四首林中策杖雅宜骚客之招座上停杯聿称诗人之问况乎金秋云仲玉魄就圆值此日之龙堆益增佳丽非昔年之雁塞惟助凄凉聊即景以拈题用寓怀而展兴体成七绝诗各一章·其三碛中月
笛里关山牧马嘶,秋声秋色总诗题。
谁知此夜中庭月,曾照当年戍卒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