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地岚阴拨不开,傍闲同到妙高台。
老僧只恐泉声少,坐遣飞云唤雨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攀登接山堂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首句“着地岚阴拨不开”,生动地展现了山中云雾缭绕、烟岚弥漫的景象,仿佛一层层厚重的云雾遮蔽了大地,难以穿透。这不仅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也暗示了自然界的深邃与不可完全掌握的奥秘。
接着,“傍闲同到妙高台”一句,诗人与老僧一同前往妙高台,这里的“傍闲”可能指的是在闲适或不经意间相遇,强调了这次登山之旅的随意与自在。妙高台作为目的地,预示着将有一番不同寻常的体验等待着他们。
“老僧只恐泉声少”这一句,通过老僧的担忧,巧妙地引出了对自然之声的关注。泉水潺潺,本是山林中最常见的自然之音,但在老僧看来却显得珍贵而稀少。这种担忧实际上是对自然之美的珍惜与敬畏,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
最后,“坐遣飞云唤雨来”则以一种超脱的视角,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通过坐而不动,却能召唤飞云带来雨水,这种想象既富有诗意,又蕴含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和宇宙间的和谐秩序。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之间微妙联系的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宇宙哲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