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东坡(dōng pō)的意思:指杜甫和苏轼这两位唐宋文学家,也泛指文学才子、文化名人。
寒沙(hán shā)的意思:形容寒冷而凄凉的沙地或沙漠。
江海(jiāng hǎi)的意思:指江河和海洋,也泛指辽阔的水域。
渺漭(miǎo mǎng)的意思:形容景色或气氛模糊不清,朦胧不明。
能书(néng shū)的意思:指能够书写,有写作才能。
秋兴(qiū xīng)的意思:指秋天的情绪高涨,心情愉悦,充满了喜悦和活力。
尚书(shàng shū)的意思:指古代官职,掌管文书、文件的官员,也泛指书籍、文书。
书学(shū xué)的意思:
(1).犹典籍。《后汉书·邓骘传》:“ 耿氏 教之以书学,遂以通博称。”《南史·后妃传上·韩兰英》:“妇人 吴郡 韩兰英 有文辞……及 武帝 以为博士,教六宫书学。”
(2).学习书法和字学;学习书法和字学的学校。《南史·王慈传》:“ 慈 ……少与从弟 俭 共书学, 谢凤 子 超宗 尝候 僧虔 ,仍往东斋诣 慈 。 慈 正学书,未即放笔。”《周书·艺术传·冀儁》:“时俗入书学者,亦行束脩之礼。”《新唐书·选举志上》:“凡书学:《石经三体》限三岁,《説文》二岁,《字林》一岁。”《宋史·选举志三》:“书学生,习篆、隶、草三体,明《説文》、《字説》、《尔雅》。”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三·古图书》:“书学之用大矣。篆之猎碣,则文石鼓;勒之鼎彝,则为款识;摹之范金,则为印章,然非浅学所能辩也。”
(3).关于汉字书法的理论。吴越(wú yuè)的意思: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争斗或竞争。
雪堂(xuě táng)的意思:形容书院中的学问丰富,学风纯正。
学士(xué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学问非常丰富,知识渊博。
野水(yě shuǐ)的意思:指没有经过加工、调整或管束的自然状态,形容情况或事物的原始、自然、未受限制的状态。
一尺(yī chǐ)的意思:一尺表示长度为一尺,也可以引申为短暂的时间或距离。
云松(yún sōng)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高洁崇高,像云和松一样纯净高尚。
- 鉴赏
此诗《题高尚书夜山图》由元代诗人林泉生所作,描绘了一幅高彦敬的夜山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画中景象的壮丽与深邃。
首句“善画尚书高彦敬”,开篇即点明了画作的创作者——高彦敬,一位擅长绘画的尚书,暗示其作品之精湛。接着“能书学士赵子昂”一句,以赵子昂的书法才能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画作的艺术价值。
“两翁秋兴江海动,一尺夜山吴越苍”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画面中的“两翁”(可能指画中人物或画家与观者)的秋日情怀与江海的动荡相联系,同时以“一尺夜山吴越苍”描绘出夜山的苍茫与辽阔,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
“云松雾塔参差见,野水寒沙渺漭长”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视野,云雾缭绕的松树与远处隐约可见的塔影,与蜿蜒曲折的野水、寒冷的沙滩共同构成了一个广阔而幽静的世界。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云雾与清晰可见的塔影形成对比,野水与寒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最后,“山窗抚卷应惆怅,却忆东坡赋雪堂”两句,表达了观画者在欣赏这幅夜山图时的感慨。山窗下的观者或许会因画中景色的美丽而感到惆怅,思绪飘向了苏轼的雪堂,联想到苏轼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情感内涵,使整个画面不仅是一幅视觉艺术的呈现,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情感寄托。
综上所述,《题高尚书夜山图》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高彦敬夜山图的壮美与深邃,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月舫为奚川钱竹深赋
太一真人莲一瓣,飘飘万里来天汉。
移入江南锦绣窠,兰桡桂桨空凌乱。
长鲸对舞碧纱窗,缺兔潜窥紫丝幔。
黍瓮浮香香可,蒲帆扬彩风堪唤。
老兴闲摅曲数讴,幽情缓发琴三叹。
古迹多因潮洗平,远山忽被云遮断。
曩时螃蟹落钱昆,今日鲈鱼到张翰。
莫令惠子识逍遥,且拉卢生游汗漫。
冰壶影里塞鸿飞,海镜光中沙鸟散。
好天良夜属君多,大壑深溪留我半。
乾坤正乏济川材,忍教独系黄芦岸。
画松为顾良弼主事题
画松不必真似松,风骨略与画马同。
毕宏曹霸两奇绝,妙意正在阿堵中。
君家素璧光如雪,上有虬枝老垂铁。
晚岁长同怪石寒,炎天耻受高云热。
江翻树转争喧豗,十步九战何时开。
阴房半扃山鬼啸,海水不断天风来。
城南野人颇醇古,坐受凉秋满虚宇。
安得移来十丈青,高价如山弃如土。
知君此兴迥莫攀,谓予苦绊风尘间。
携琴载鹤招使去,我家自有徂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