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喻邦相容膝轩》
《题喻邦相容膝轩》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当膝穿还坐,其如木榻何。

物情黯淡吾道婆娑

岁月群鸥狎,柴荆小草多。

东山劝驾,暂可挂渔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黯淡(àn dàn)的意思:形容光线暗淡无光,也用来形容心情低落、景色无聊。

柴荆(chái jī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虽然外表寒酸、不起眼,但内在却有很高的价值和能力。

东山(dōng shān)的意思:指避难、躲藏。

木榻(mù tà)的意思:指木制的床榻,比喻生活简朴、不奢华。

婆娑(pó suō)的意思:形容舞蹈或树木等摇曳的样子,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姿态或行动优美。

其如(qí rú)的意思:类似于、如同

劝驾(quàn jià)的意思:劝告某人离开或离去,表示劝阻或劝告对方离开的意思。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物情(wù qíng)的意思: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物品的情感。

吾道(wú dào)的意思:指自己的道理、原则、信仰等。也表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受他人影响。

小草(xiǎo cǎo)的意思:小草指的是年幼或者力量薄弱的人,也可以比喻没有经验或者没有实力的人。

渔蓑(yú suō)的意思:比喻做事不认真负责,敷衍了事。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题喻邦相容膝轩》。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在狭小空间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

首句“当膝穿还坐”,生动地展现了空间之狭小,即使要穿过膝盖才能坐下,却依然选择在此处安坐,体现了主人公对现状的无奈与适应。接着“其如木榻何”一句,以木榻为载体,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简陋与生活的艰苦。

“物情容黯淡,吾道足婆娑。”这两句表达了面对困境时内心的平静与坚韧。物情虽黯淡,但坚守自己的道路,自得其乐,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岁月群鸥狎,柴荆小草多。”岁月静好,与群鸥相伴,柴门之外,小草丛生,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生活画面。这里不仅有自然的生机,更有与世无争的自在。

“东山谁劝驾,暂可挂渔蓑。”最后两句,借用东山再起的典故,表达了暂时放下尘世纷扰,寻求心灵归宿的愿望。挂上渔蓑,似乎是在暗示暂时隐退,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狭小空间中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既有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生活情趣。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圜士送别次巽峰韵

秦山越水各东西,多难相逢慰我思。

握手不堪忽别去,还将夙愿与君期。

我思故人不可见,颠沛终能慎所之。

翻覆眼底都忘却,旷然一笑破愁眉。

几微常向静中察,立身难最解真颐。

多歧荆棘妨步履,始知世路有险夷。

百死一生淹岁序,焚香日夜对包牺。

得君开我心迷谬,感悦还惜邂逅迟。

困阨既非人自取,各安天命复何疑。

他年如得走闽海,钓台高处揖岐嶷。

(0)

哭姜义泉郎中

前日哭尚书,今日哭郎中。

大夫相继死,应时命之穷。

但拟同出险,岂堪忽告终。

将吾一掬泪,频洒与西风。

(0)

钱塘怀古

凤凰山势翠岧峣,草树荒凉王气销。

二帝魂归江月冷,六宫人去海天遥。

英雄千古埋黄壤,台榭三春长绿苗。

惟有钟声应似旧,朝朝暮暮送寒潮。

(0)

鲤湖纪游十首和先辈龚司训韵·其九

山色摩空势欲齐,时闻幽鸟隔云啼。

新诗吟就无穷趣,起向琅玕节下题。

(0)

题渊明像

典午乾坤已莫支,一官岂为督邮辞。

壮怀激烈无由写,尽付东篱浊酒卮。

(0)

挽橘泉方文谟先生

八十高年强健身,西风一夜殒庄椿。

黎元正尔多奇疾,天地胡为夺此人。

橘井泉深空自洌,杏林花发为谁春。

刀圭我亦曾蒙惠,一束生刍泪满巾。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