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因事颂》由唐代诗人景岑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佛教思想。
首句“自觉开佛堂”,诗人以“自觉”二字开篇,强调了个人内心的觉醒与自我发现的重要性。佛堂在这里象征着心灵的归宿,是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的象征。通过“自觉”开启这一精神殿堂,意味着个体意识到了自身内在的潜能与价值,开始探索和理解更深层次的自我。
次句“慧放五道光”,“慧”字点明了智慧的光芒,而“五道光”则暗示了智慧的多维性和全面性。这不仅指出了智慧的光辉能够照亮人生的各个层面,也体现了佛教中关于智慧能够破除迷惑、引导众生走向解脱的理念。
接着,“无人不佛佛”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的“佛”既指佛陀,也泛指觉悟者或具有慈悲心的人。诗人在此强调了每个人内心都蕴含着佛性,即潜在的智慧与慈悲。这句话鼓励人们认识到内在的潜力,并努力发掘和实现这种内在的佛性。
最后,“不悟意中藏”则提醒读者,尽管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佛性,但若不加以领悟和实践,这些潜在的力量就无法显现。这句诗强调了行动与实践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修行,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实现内心的觉醒与成长。
整体而言,《因事颂》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佛教中关于自我觉醒、智慧与实践的重要思想,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夜言怀二首·其一
鲜鲜篱边菊,摵摵庭下蕙。
蕙气日已销,黄花自妍丽。
复恐清商激,幽芳亦凋瘁。
褰衣步广除,露白月在地。
鹊飞林影空,虫语墙阴细。
昔贤悲丝染,往圣叹川逝。
少壮不我留,临风发长喟。
雅志谅难酬,蹉跎老将至。
过小孤
大孤俯如盘,小孤俨而立。
群山如从使,左右相拱揖。
孤根屹撑拄,万窍争喷噏。
浏浏阴风旋,惨惨元气湿。
江流亘其下,震怒莫敢汲。
洑为盘涡深,驰作奔马急。
跻攀或失手,一駚不可及。
我来值秋晚,木落众鸟集。
勿爨夜船犀,鲛人抱珠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