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照列孤明,为君通一线。
见不见,倒骑牛兮入佛殿。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重显所作的《颂一百则》中的第九十则。诗中以自我比作明亮的孤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澄明与孤独。"为君通一线"表达了诗人愿意为他人照亮前行之路的愿望,如同月光洒下的一线光明。
"花谢树无影"描绘了花落之后的寂静,暗示世事变迁,而"看时谁不见"进一步强调了月亮的存在,即使在暗夜中也能被人看见。然而,最后一句"见不见,倒骑牛兮入佛殿"则带有一丝超脱和幽默,诗人以倒骑牛的形象,意指不拘小节,甚至略带顽皮地进入佛殿,传达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即使被看见或不被看见,都不影响他的内心追求和修行。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通过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禅意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谁道昔人痴,穗帏犹昔时。
昔时人皆慕,今日人皆悲。
亭亭西陵台,歌吹声迟迟。
不关歌吹异,人心有盛衰。
飞甍一百二,连接烟云垂。
玉碗盛脯粻,琼浆上金卮。
此乐极生平,死亦安能离。
当令泉下人,长闻铜雀辞。
严霜下原隰,秋草日以衰。
游宕思乡井,飞禽重徘徊。
庭柯畏金丸,参天怒冯夷。
寒猋忽朝夕,高木先折摧。
岂无劲羽翮,不离故山枝。
故山不可离,寒猋无已时。
巢卵讵复惜,托足良多岐。
南翔盼北岫,东集念西驰。
饮河惊浅浪,野田农人欺。
仰见云间雁,悔蚤不追随。
晚尚未易决,奋翅何忧迟。
人生皆劳劳,尔独放山泽。
瓮头无春醅,何以百骸释。
我亦不自知,少小耽泉石。
地远世情疏,心閒形不役。
山深闻午鸡,清谈少游客。
不欠酒家钱,安眠竟至夕。
开户常阒然,空对石岩白。
将以乐馀年,讵辨阡与陌。
修短总由天,九十或一百。
世岂无贤才,识寡昧所从。
遂令当路子,低昂槃涧中。
自昔重华氏,畎亩行将终。
吕望钓渭川,八十守固穷。
苟无唐与周,高栖竟乔松。
许由藉神尧,千载景遐风。
隐显恒因人,名实无异同。
贤圣不逢时,形迹如飘蓬。
揽辔遍中野,所见多樵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