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田家十绝·其七》
《田家十绝·其七》全文
宋 / 华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画眉无墨把灯烧,岂识宫妆翠翘

堪笑东风相谑,暗牵裙带缠人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翠翘(cuì qiào)的意思:形容树木的枝叶繁茂、绿色鲜艳。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宫妆(gōng zhuāng)的意思:指宫廷中的妆饰,也泛指华丽而繁复的装饰之物。

画眉(huà méi)的意思:指人为了美化自己的容貌而修饰眉毛,比喻虚饰外表,掩盖本质。

堪笑(kān xiào)的意思:非常可笑,令人发笑的事物或情况。

裙带(qún dài)的意思:指利用女性的关系或权势来谋取私利。

无墨(wú mò)的意思:没有墨水,指没有文字或没有言辞。

相谑(xiāng xuè)的意思:彼此互相猜忌、怀疑对方的意图和动机。

注释
画眉:古代女子的一种面部装饰,用黛色或墨色画在眉毛上。
宫妆:宫廷女子的妆容,通常精致繁复。
翠翘:古代妇女头饰,用翡翠制成的翘角。
东风:此处比喻春天的风,含有戏谑之意。
相谑:互相戏弄,这里指春风吹动裙带的玩笑。
裙带:女性的裙子和腰带,象征女子。
缠人腰:形容春风吹动裙带,仿佛有意缠绕着人的腰肢。
翻译
画眉鸟没有墨水,却在灯芯上燃烧
哪能理解宫廷女子的妆容和华丽的头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家妇女在春日里忙碌的场景。

"画眉无墨把灯烧"一句,透露出农家妇女即便是简单的打扮,也显得那么自然而不做作。这里的"画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化妆,而是一种生活中的简约之举,反映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欣赏。

"岂识宫妆与翠翘"则是将农家妇女朴素的装扮与宫廷女子华丽的妆容做了对比。宫妆与翠翘代表着豪华与精致,而这里的"岂识"表达了一种质疑,似乎在说田园女性根本不需要那些繁复的装饰。

"堪笑东风也相谑"一句中,东风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这里则用来指代诗人自己。"堪笑"表达了一种自嘲或是对生活的幽默感受,而"相谑"则意味着与田园女性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和理解。

最后一句"暗牵裙带缠人腰",则描绘了春日里农妇在田间劳作时不经意间裙带被风所牵动的情景。这也许是一种生活中的细小乐趣,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感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写农家女性的日常举止,展现了田园诗特有的闲适自在和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怀。

作者介绍

华岳
朝代:宋   字:子西   籍贯:贵池(今属安徽)   生辰:1205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猜你喜欢

梅庄为矢得贤赋

千树梅花照眼明,主翁诗思与同清。

云裁野服迎春著,玉种高田带雪耕。

柿叶满窗书已遍,松肪浮酿酒初成。

扁舟莫动山阴兴,宣室承釐待贾生。

(0)

与许季蕃过梅花岩用松巢韵呈登庸

平生物外趣,颇恨物累缠。

穷幽蹑巉嵓,自笑老更儇。

苍崖腹空洞,中疑蛰飞仙。

昔闻丹邱人,曾赋小有天。

遗音在嵓谷,殷殷闻风前。

是日霜气肃,晴晖发春妍。

冥行石阁底,忽射天光圆。

少林面壁相,膝有芦芽穿。

浴丹某氏井,种玉何人田。

初平去不归,谁叱群羊跧。

欲携小龙团,来试玉窦泉。

安得呼诗翁,操觚与周旋。

但恐石髓乾,欲食不下咽。

神清若有得,笔弱何由宣。

嵓东有皋比,讲舌天河悬。

玉树更可人,冰雪不待湔。

岂无山中招,纪此石上缘。

重来定何时,一拂苍苔镌。

(0)

宿慈云庵怀梅山

慈云樽酒地,回首辍邻舂。

水坏车行道,云迷手植松。

百年嗟我后,四海念谁从。

风雨春归夜,还闻景德钟。

(0)

停针图

停针元不为伤春,巧夺天机亦损神。

长日支颐无一语,应思身衣弋绨人。

(0)

稻花图

玉碎珠明丽野田,不将赪紫竞春妍。

一茎露缀秋风里,中有苍姬八百年。

(0)

留别赵筑岩同年

几宵乡梦逐秋生,早办严装事远征。

裘敝谁真怜我去,酒酣君独赠诗行。

迢迢羸马西风路,杳杳孤鸿落日城。

信是桃花潭上客,送人无处不深情。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