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漏频移榻,听钟更振衣。
月疑开宝扇,云忆闪朱旂。
宝扇(bǎo shàn)的意思:宝贵的扇子,比喻重要的人或物。
北极(běi jí)的意思:指极寒之地,比喻极度寒冷、严酷的环境或处境。
翠华(cuì huá)的意思:指美丽的花朵或翠绿的草木。
河山(hé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领土。
礼乐(lǐ yuè)的意思:礼乐是指传统的礼仪和音乐。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重视礼仪和音乐的文化传统。
六龙(liù lóng)的意思:指六位英勇而强大的人物或力量。
龙飞(lóng fēi)的意思:形容龙腾飞翔,意味着勃发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遥仰(yáo yǎng)的意思:远远地仰视、崇敬。
振衣(zhèn yī)的意思:指人的衣服被风吹动,形容人的精神振奋、意气风发。
这首诗描绘了斋居时的仪式感与庄重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祭祀活动的神圣与壮观。
首句“坐漏频移榻”,描绘了斋居者在等待时间流逝的过程中,不时调整座位以适应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对仪式的虔诚与耐心。接着,“听钟更振衣”则进一步渲染了仪式的肃穆,钟声与衣摆的振动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庄严而静谧的气氛。
“月疑开宝扇,云忆闪朱旂”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月亮和云彩赋予了人的感情,它们似乎在疑惑与回忆中展现出宝扇的光芒和朱旗的闪烁,形象地表现了夜空中的光辉与色彩,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想象力。
“礼乐今周祀,河山旧汉畿”则点明了祭祀活动的历史背景与地域特征,既表达了对古代礼仪与音乐的尊重,也强调了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最后,“翠华天北极,遥仰六龙飞”以“翠华”象征帝王的仪仗,与“北极”、“六龙”相呼应,不仅描绘了帝王出行时的威严景象,也寄托了对帝王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统一与强盛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斋居仪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敬意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