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叶生绿水,雾天流碧滋。
蕙弱芳未空,兰深鸟思时。
湘醽徒有酌,意塞不能持。
这首诗是江淹的《悼室人诗十首(其一)》,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江淹以其婉约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句“佳人永暮矣,隐忧遂历兹”表达了诗人对已逝去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与深深忧虑。这里的“佳人”指的是理想中的美好对象,而“永暮矣”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暗示着诗人的悲哀之情。
接着,“宝烛夜无华,金镜昼恒微”描绘了一种孤寂与淡漠的情境。“宝烛”和“金镜”都是精美的物品,但在这里却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对现实的不满。
中间两句,“桐叶生绿水,雾天流碧滋”,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哀愁。这里的“桐叶”与“绿水”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雾天”和“碧滋”则增添了一种淡远之感。
后两句,“蕙弱芳未空,兰深鸟思时”,诗人通过蕙草与兰花的意象,再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舍昼夜的哀思。蕙草和兰花都是中国古代常用来比喻高洁情感的植物,这里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色彩。
最后,“湘醽徒有酌,意塞不能持”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沉重的心绪。这里的“湘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香料,而“徒有酌”则意味着只有味道而没有实质,“意塞不能持”则是说内心的忧虑和不满无法表达,这些都是诗人情感世界中的深层次描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精美器物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尽追忆。
朝落几寸水,暮长几寸沙。
深滩鳌背出,浅浪龙鳞斜。
秋风忽又恶,越舫嗟初阁。
坐想掖垣人,犹如在寥廓。
庄生述天理,老固当念佚。
举世用自劳,谁能以为必。
我公谢鼎司,嗣子都华秩。
代言辍帝右,作藩辅王室。
承颜向兹地,园宇乐永日。
佳树发已繁,脩竹移未密。
春禽时弄吭,清景付吟笔。
朱金待金构,荣美安与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