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九日大雨凉甚二首·其一》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寒声(hán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音凄凉、冷冽。
何苦(hé kǔ)的意思:为什么要受苦,为什么要做无谓的努力
巾褠(jīn gōu)的意思:形容衣着破旧、不整洁。
九秋(jiǔ qiū)的意思:指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秋天。
凝深(níng shēn)的意思:形容事物或思想深沉、凝重。
三伏(sān fú)的意思:指夏季的三个“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爽气(shuǎng qì)的意思:形容心情舒畅、愉快。
溪流(xī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清澈、流动不息。
闲游(xián yóu)的意思:指闲散无事地游玩、漫步、游逛。
- 翻译
- 酷暑正当三伏天,突然间已入初秋凉意浓。
冷风吹进屋檐,带来清新的气息,直透衣袖。
山色如黛,显得更加深沉,溪水翻腾,仿佛蛟龙争斗。
身体轻盈,又何必忧虑,何处不可悠然游玩。
- 注释
- 天暑:酷暑。
正:正当。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十天阶段。
雨来俄九秋:突然间已到初秋。
寒声:冷风的声音。
爽气:清凉的气息。
袭:穿透。
巾褠:古代的头巾和短袖上衣。
凝:凝聚。
深黛:深色的黛青。
战怒虬:溪水像怒吼的蛟龙。
身轻:身体轻盈。
何苦:何必忧虑。
处处:到处。
闲游:悠闲游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季转凉的生动景象。诗人以"天暑正三伏"开篇,点明了炎热的季节背景,接着通过"雨来俄九秋",形象地写出大雨带来的突然降温,仿佛从盛夏进入了初秋。"寒声入檐户,爽气袭巾褠",写出了雨后的清凉气息穿透门窗,带来舒适感,让人感到清爽宜人。
诗人进一步通过比喻,将山色比作深黛,描绘出雨后山色的浓重和深远,而"溪流战怒虬"则运用拟人手法,形容激流如怒龙翻腾,生动展现了雨后溪水的活力。最后两句"身轻更何苦,处处可闲游",表达了诗人因天气转凉而心情舒畅,感受到生活的惬意与自由,可以随意游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立秋前的骤雨给人们带来的凉意,以及诗人由此产生的轻松愉悦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