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赫赫(hè hè)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威风凛凛的样子。
洪规(hóng guī)的意思:指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法度或法则。
恳志(kěn zhì)的意思:真诚的志愿或决心
铿锵(kēng qiāng)的意思: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六龙(liù lóng)的意思:指六位英勇而强大的人物或力量。
虔诚(qián chéng)的意思:指对宗教信仰、道德规范或某种信念极其忠诚、真挚。
三献(sān xiàn)的意思:指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敬意或谦逊,而多次献上自己的贡献或供奉。
韶濩(sháo hù)的意思:指美好的音乐声音,也用来形容音乐悦耳动听。
神容(shén róng)的意思:形容人的神情、容貌非常出众,令人惊叹。
祠典(cí diǎn)的意思:祠庙中的祭祀典礼
肃穆(sù mù)的意思:庄重肃穆,严肃庄重。
无从(wú cóng)的意思:没有途径、没有办法
雍雍(yōng yōng)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宏大。
- 翻译
- 音乐响亮又和谐,神灵面容庄严静谧。
宏大的仪式辉煌壮观,祭祀典礼庄重而和谐。
- 注释
-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韶濩:古代帝王祭祀时所用的音乐,此处泛指庄严的音乐。
肃穆:严肃而恭敬。
神容:神灵的面容。
洪规:宏大的规则或仪式。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祠典:祭祀的典礼。
雍雍:和谐的样子。
已周:已经完成。
三献: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表示礼节完备。
将乘:即将乘坐。
六龙:古代传说中天子座驾由六龙牵引,象征尊贵。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有托:有所寄托,心有所向。
恳志:恳切的意愿。
无从:无法实现,没有途径。
- 鉴赏
这段中国古诗描绘了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气氛,充满了对神灵或祖先祭祀时的崇敬之情。首句“铿锵韶濩,肃穆神容”中的“铿锵”形容声音宏大且有力,“肃穆”则表达了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情状,“神容”指的是神明或祖先的威仪。接着,“洪规赫赫,祠典雍雍”中,“洪规”可能是指祭祀时的法度或礼节,而“赫赫”则形容这些礼节的庄严与显赫;“祠典雍雍”则表明了祭祀的仪式之丰富与隆重。
第三句“已周三献,将乘六龙”暗示祭祀已经进行到一定阶段,可能是指祭品已经摆放完毕,“将乘六龙”则象征性地表达了祭祀者即将通过某种方式(如车辇)前往神圣或祖先的领域。
最后两句“虔诚有托,恳志无从”,表达了一种虔诚的心愿和请求,但这种请求似乎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得到满足或实现,“恳”字在这里用来形容一种恳切、真挚的情感,而“无从”则意味着没有办法或者途径去达成这个愿望。
整体来看,这段诗词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敬畏神明和祖先的心情,以及对某些事物或愿望无法实现时的无奈与沉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散原游桐庐至七里泷钓台作次原韵·其三
却病始登山,三度憩祠屋。
风日老蒹葭,欲往迷前躅。
从容理归棹,水流山簇簇。
暮色苍然来,人天渺一粟。
漏釜燃湿薪,烟篷坐瞑目。
散翁酒肠空,三子但扪腹。
浪游有饥饱,一笑境难续。
袖中亭林诗,应向西台读。
杖策追光武,群雄亦粥粥。
莫道客星孤,终古桐江绿。
咸水河
入谷复出谷,我行咸水河。
白日寒悄悄,病树犹婆娑。
生存竞枝叶,人老当如何。
高原无定形,绉叠如涛波。
洪荒一片土,风日能消磨。
遥峰匿光影,薄暮愁山阿。
时艰付悠缪,行役怀坎轲。
触感适然止,虑远伤心多。
君听牧羊儿,高唱伊凉歌。
游山归泛舟出里湖待月
山游腰脚疲,蜷卧如春蚕。
漾舟出里湖,霁色明澄潭。
群峰促使暝,若戒游人贪。
一树尚残照,雨过南山南。
湖光不能紫,细浪吹成蓝。
濛濛觉远喧,渺渺穷幽探。
月出天水分,始知风露酣。
各有愁暮心,诗味从可参。
清景何处求,湖燕飞两三。
一失不可摹,此意吾宁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