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浣溪沙·其二》
《浣溪沙·其二》全文
清 / 何振岱   形式: 词

天际微红是晓霞。残星几点挂檐牙

披衣敲火煎茶

先感秋凉簟竹,最知曙色窗纱

啼声未倦烟林鸦。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窗纱(chuāng shā)的意思:窗户上的纱帘,比喻对事物的了解浅薄或见识狭窄。

檐牙(yán yá)的意思:檐牙是指房屋檐口挑出的牙状石雕,比喻人的智慧和才能。

簟竹(diàn zhú)的意思:簟竹,指竹子做的席子。也用来形容坚韧、坚固的品质。

煎茶(jiān chá)的意思:指用热水冲泡茶叶,也比喻用热水煮沸。

披衣(pī yī)的意思:穿上衣服

敲火(qiāo huǒ)的意思:指用木棒或石锤等敲打火石产生火花,引火点燃柴草或木柴。比喻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方法,使事情得以实现或推进。

秋凉(qiū liáng)的意思:秋天的凉爽。

曙色(shǔ sè)的意思:指天快要亮的时候的微光,比喻希望的曙光或事物即将好转的迹象。

天际(tiān jì)的意思:指天空的边缘或远方。

烟林(yān lín)的意思:指烟雾弥漫的森林,也用来形容人群拥挤的场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的宁静画面。"天际微红是晓霞",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东方破晓时分,淡淡的朝霞映照天边的景象,透出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氛围。"残星几点挂檐牙"则进一步刻画了夜色尚未完全消退,几颗稀疏的星星挂在屋檐之上,增添了几分静谧与寂寥。

"披衣敲火自煎茶",诗人通过动作描写,展现出自己在黎明时分起身,亲手煮茶的情景,流露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清晨时光的珍视。"先感秋凉惟簟竹",感受到的秋意透过竹席传递,暗示季节更迭,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最知曙色是窗纱",诗人认为最能感知到曙光来临的是透过窗纱的光线,这句既描绘了光线的柔和,又传达了诗人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的心情。最后,"啼声未倦烟林鸦"以鸦鸟的啼叫作为尾声,增添了生动的野外气息,也暗示了夜晚的结束和白昼的开始。

整体来看,这首《浣溪沙·其二》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的文人雅士在平凡生活中的诗意感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日常生活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何振岱
朝代:清   号:心与   籍贯: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区)   生辰:1867~1952

何振岱(1867~1952)字梅生,号心与、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区)人。师从名儒谢章铤,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聘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何振岱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功力深厚。诗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闽派中独树一帜,是“同光体”闽派的殿军人物。
猜你喜欢

贺新郎.登上方寺铁塔

栏楯浮空去。划玲珑、榴皮石发,青红无数。

看尽宣和风景好,又看宫娥北渡。

有多少、梨花夜雨。

西望铜驼荆榛里,算千秋、老辈惟吾汝。

晋宋事,总尘土。鸿濛一气凭㪺取。

蹑丹梯、千盘百级,上通元圃。

根插中原维地轴,其下黄河一缕。

曾经过、怒潮煎煮。

无限西风神州恨,倩相轮、做尽兴亡谱。

铃铎响,自相语。

(0)

戚氏.柬程村文友

想当年。黄公垆畔兴翩翩。

盘马雕龙,春风门下盛貂蝉。

有邹阳董相,一时赏誉重琅玕。

略记旗亭游处,都相似、尔我周旋。

自许上流,人称名士,终朝蹋臂萦牵。

更儿呼德祖,弟畜灌夫,意气无前。忆唱绿帻金丸。

风流放诞,并坐响鹍弦。

髣髴是、巷名金线,幕号红莲。回中下杜,油壁雕鞍。

曾经坠粉遗钿。

狂奴减未,痴人死未,诟厉语亦相怜。

分携成旧雨,酒阑追省,一往凄然。

同学少年虽健,奈酒徒、散尽不堪言。

道政坊头,延秋门外,忆了千千万。

论窥帘、映柱人何限,都分付、碎雨零烟。

念故人、一样艰难。总萧瑟、江南庾子山。

写瑶琴怨,我弹未了,又怕君弹。

(0)

泊船观音门十首

鼓鼙声飒飒,道路色凄凄。

盘髻妇驰马,横刀兵捉鸡。

山城常罢市,帝里已成畦。

黄屋光辉瓦,纷纷碎入泥。

(0)

次韵答黄鸣六见怀

乾坤何处可题诗,画里江山雨洗时。

水起峰低人不见,云生树冷鹤先知。

(0)

都下竹枝词

东戍榆关西渡河,今人不及古人多。

风吹草低牛羊见,更有谁能敕勒歌。

(0)

题画四首

白袷檀冠碧玉环,倒骑驴子看庐山。

腰间小榼藏何物,几转芙蓉一颗丹。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