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肺劖深穴,石鼻滃奇云。
往招太古叟,蹑雾游昆崙。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残阳(cán yáng)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前的残余余晖,也比喻衰老、衰败的景象。
车轮(chē lún)的意思:车轮是指车辆上的轮子,比喻事物的不断变化或轮番交替。
凡迹(fán jì)的意思:指一切事物或人的踪迹、痕迹。
服饵(fú ěr)的意思:指衣着打扮,穿戴装束。
伏翼(fú yì)的意思:指事物在保护下,得到支撑和照顾。
古气(gǔ qì)的意思:古老的气息或风格
鳞鳞(lín lín)的意思:形容事物密集、连绵不断。
灵物(líng wù)的意思:指具有神奇或超自然力量的物品,也可指能够激发人们灵感、情感或思考的事物。
排虚(pái xū)的意思:排除虚假、虚伪的事物,保持真实、诚实的态度和行为。
千春(qiān chūn)的意思:指人的青春年华。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石鼻(shí bí)的意思:指人的鼻子像石头一样硬,形容人脾气顽固、不易改变。
俗尘(sú chén)的意思:指尘世间的世俗之事,也表示凡俗、尘世间的琐碎事物。
太古(tài gǔ)的意思:太古意指遥远的古代,形容时间久远。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下射(xià shè)的意思:指箭矢向下射击,形容射击准确或技艺高超。
仙去(xiān qù)的意思:指仙人离去,形容人去世或离开。
小有(xiǎo yǒu)的意思:稍微有些,略有
幽昏(yōu hūn)的意思:形容光线昏暗,景色阴暗。
榛莽(zhēn mǎng)的意思:指草木丛生、茂盛的样子,形容景物繁茂或事物繁杂。
这首诗描绘了蝙蝠洞的神秘与壮丽,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超然世界的向往。
首句“地肺劖深穴”,以“地肺”比喻蝙蝠洞的深邃,形象地描绘出洞穴之深不可测,如同大地的肺部一般。接着“石鼻滃奇云”,石鼻之上,云雾缭绕,奇景迭出,展现出洞穴周围环境的奇幻与神秘。
“凡迹阻不到,榛莽高于人”,强调了蝙蝠洞的险峻与人迹罕至,四周长满了高过人的榛莽,更添了几分原始与野性之美。接下来“排虚叩元碧,古气槃幽昏”,通过“排虚”、“叩元碧”等动作,展现了探索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勇敢,同时也暗示了洞内古朴而幽暗的气息。
“天地自小有,日月无汉秦”,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感慨,认为即使是天地间最渺小的存在,也有其存在的价值,日月更替,历史变迁,但自然界的规律永恒不变。接下来“伏翼感仙去,脱翅如车轮”,通过蝙蝠的传说,表达了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向往,蝙蝠仿佛能感应到仙界的召唤,最终化为车轮形状的翅膀飞向远方。
“灵物信难缚,孤窟空千春”,强调了自然界中那些难以捉摸、充满灵性的生物,它们的存在让洞穴显得更加神秘莫测,即使经历了千年时光的流逝,洞穴依然保持着它的独特魅力。最后“残阳在危树,下射砂鳞鳞”,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沙地上,形成鳞片状光影的画面,既美丽又富有诗意。
整首诗通过对蝙蝠洞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以及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