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蒸初入夏,麦秀已先秋。
夫差今未醒,沙上自眠鸥。
这首诗描绘了华藏寺的荒废景象与周围环境的自然之美。首句“寺废吴天白”,点明了寺庙的废弃状态,白茫茫一片,似乎时间在这里静止,历史的痕迹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寂寥。接着,“松云不尽浮”一句,以松树和白云的动态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寺庙的沉寂形成鲜明对比。
“气蒸初入夏,麦秀已先秋。”这两句通过季节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初夏的湿热与秋天的麦穗成熟,一冷一热,一收一放,构成了一幅自然界的生动画面。这种对季节更替的敏感捕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麋鹿留宾住,湖山挈伴游。”这两句描绘了动物与人的和谐共处,麋鹿仿佛是主人,邀请游人驻足欣赏这湖光山色。而“挈伴游”则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美景中的游玩乐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最后,“夫差今未醒,沙上自眠鸥。”引用了历史典故,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历史的长河之中。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国王,此处暗指历史的沉沦与遗忘。鸥鸟在沙滩上自得其乐,与人类的忙碌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华藏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邃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击石长歌复长啸,山无人声泉有窍。
诗人曾谓兹山空,又闻山与南海通。
向来泉托山人姓,公为收名名始定。
石池左右多槛泉,东流迤逦非突还非悬。
公门如海纳川水,肯向东方遗一士。
出山还似在山清,中有石子星之精。
别公无言怀独泻,公乃题诗赠行者。
高词尽得今古奇,我歌合向观泉时。
年年寿公泉一酌,公每书来问瀺灂。
援琴欲寄山中音,水风吹月千里无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