萋萋草带书窗碧,瘦竹轻藤引客看。
西崦松林通境窈,共君邀月对琴弹。
暗水(àn shuǐ)的意思:指暗中流淌的水,比喻暗藏的险恶势力或隐患。
池亭(chí tíng)的意思:池亭是指古代宫廷中的小亭子或小楼阁,也用来比喻隐居或退隐的地方。
过江(guò jiāng)的意思:指越过江河,比喻克服困难,突破障碍。
鹤伴(hè bàn)的意思:比喻志趣相投、情意相投的朋友。
萋萋(qī qī)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繁荣的样子。
栖鹤(qī hè)的意思:指鹤栖息在高处,喻指人处于高位、高职或高级社会地位。
西崦(xī yān)的意思:形容人的眼睛大而明亮。
野馆(yě guǎn)的意思:指在野外临时搭建的旅馆,也用来比喻环境简陋、条件艰苦的住所。
幽光(yōu guāng)的意思:指微弱的光亮,也用来形容非常微弱的希望或生机。
这首《山居回文》由元末明初诗人黄玠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间草木、竹藤、鹤影、云雨、水池、石径与松林等自然景观,以及与月琴相伴的生活情趣。
首句“萋萋草带书窗碧”,以“萋萋”形容草木茂盛,与“碧”字相映,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仿佛那书窗也沐浴在了这盎然的春色之中。次句“瘦竹轻藤引客看”,通过“瘦竹”与“轻藤”的形象,不仅描绘了山间的自然风貌,也暗示了引人入胜的景致,激发了访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接着,“栖鹤伴霞归岫晚,断云拖雨过江寒”两句,将视线转向天空,鹤影与霞光交织,构成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而“归岫晚”与“过江寒”则透露出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营造出一种深邃而悠远的意境。
“畦分暗水池亭小,石带幽光野馆残”两句,则将视角拉回到地面,通过“暗水”、“小池”、“亭”、“野馆”等元素,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雅致,同时“石带幽光”这一细节,更是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与美感。
最后,“西崦松林通境窈,共君邀月对琴弹”两句,将主题回归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上,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松林间邀月对琴的场景,既体现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高雅,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山居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