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郊行陪祀十首·其二》
《郊行陪祀十首·其二》全文
明 / 夏良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地旷心逾远,天寒气更清。

识时曾似雁,解语不闻莺。

公瑾元非酒,羊斟却怨羹。

宦情羁思并,怅怅此郊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怅怅(chàng chàng)的意思:形容心情沮丧、忧愁的样子。

寒气(hán qì)的意思:指寒冷的气息或寒冷的气候。

宦情(huàn qíng)的意思:指官场上的情感纠葛或感情纠葛。也可指官员的情感世界。

羁思(jī sī)的意思:指因思念而感到牵挂、困扰。

识时(shí shí)的意思:指能够正确判断时机,把握时势。

羊斟(yáng zhēn)的意思:指以小事来衡量大事,以微不足道的事物来决定重大问题。

逾远(yú yuǎn)的意思:超越远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郊行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首句“地旷心逾远”以广阔的大地反衬出内心的孤独与深远,营造了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氛围。接着,“天寒气更清”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冷峻与清醒。

“识时曾似雁”一句,以雁群南迁比喻诗人对时事的理解和适应,形象地表达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需要像大雁一样,顺应时势,调整自己的方向。而“解语不闻莺”,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在某些情境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可能比外界的声音更为重要,暗示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重视和对外界喧嚣的淡然态度。

“公瑾元非酒,羊斟却怨羹”两句,运用典故,借三国时期周瑜(公瑾)和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羊斟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权力与地位的反思。周瑜并非因饮酒而亡,而是因政治斗争而逝;羊斟虽为宰相,却因羹汤不合口味而抱怨,暗喻了人在权力面前的无奈与脆弱。

最后,“宦情羁思并,怅怅此郊行”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情感状态。宦情,即官场之情,包含了对仕途的感慨与无奈;羁思,则是对自由与归宿的渴望。这两者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在郊行中感到既惆怅又深思,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夏良胜
朝代:明

(1480—1538)明江西南城人,字于中。正德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以谏南巡,被杖除名。嘉靖初复职。以争“大礼”,阻张璁等超擢,遭忌恨。迁南京太常少卿。被仇者所讦,谪戍辽东。有《东洲初稿》、《中庸衍义》、《铨司存稿》。
猜你喜欢

霜天晓角.除夕

韶华暗徙。爆竹声声里。

守到烛花成片,留不住,年如水。闺房占吉利。

金钱罗玉几。岁岁年年如愿,团圞夜、总欢喜。

(0)

贺生日诗

庆系来从沁水园,勋门妇德众称难。

旧闻孟母无欺语,新得嫦娥不老丹。

行见綵衣添衮绣,更饶文砌拥芝兰。

却须剩种黄金菊,留待年年献寿看。

(0)

赠李子从三十韵

落落将家子,堂堂儒者宗。

虹蜺蟠志气,天地贮心胸。

骨秀霜含树,神清瀑挂峰。

才应过八斗,业已足三冬。

灯壁曾闻凿,萤纱屡听缝。

书从蒲叶写,诗向锦囊封。

醉把乾坤揖,吟将风月供。

挥毫珠错落,吐论玉铮鏦。

逐逐儒林虎,昂昂墨海龙。

文踰韩吏部,学切郑司农。

雨露恩将及,风云运正逢。

海深鲲定化,霄远鹤须冲。

汝乃今王粲,予非昔蔡邕。

敬蒙修客刺,特辱造宾墉。

遂辟膺门纳,因施孺榻容。

礼贤台再筑,待客黍频舂。

磨讲诗千首,欢谐酒一钟。

笑谈风对起,论难剑交锋。

篇什回环数,缄题往复重。

共将诸子探,同把异端攻。

闻见输君博,赓酬愧我慵。

便当思阁笔,何敢更撞钟。

棠舍经宵会,琴堂累日从。

并行花县密,同坐柳阴浓。

出处汉四皓,情怀楚两龚。

淡闻君子水,久见大夫松。

正喜陪谈柄,应难别去踪。

短亭情黯黯,南浦恨匆匆。

负笈游洙泗,担簦往辟雍。

相如行有日,非久客临邛。

(0)

子夜四时歌.秋歌十八首·其三

鸿雁搴南去,乳燕指北飞。

征人难为思,愿逐秋风归。

(0)

赵千里山水长幅

苍山高处白云浮,楼阁参差带远洲。

千尺虬龙依绝壁,一群鹳鹤唳清秋。

山翁有约凭双屐,野客无心溯碧舟。

最是霜林好风景,居然咫尺见丹丘。

(0)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