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喜律即喜,官嗔律即嗔。
《诗并序·其九十八》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诗人王梵志对于法律与权力关系的独特见解。诗中以“代天理百姓”开篇,强调了官员在治理百姓时应遵循的道德和法律准则。接下来,“格戒亦须遵”表明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无论是对官员还是百姓。
“官喜律即喜,官嗔律即嗔”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官员情绪对法律执行的影响,暗示了法律在实际操作中的主观性,以及官员个人意志可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种现象在古代社会并不罕见,体现了权力对法律的干预。
“总由官断法,何须法断人。”这句话表达了对法律执行过程中过分依赖官员判断的批评,强调了法律本身应该独立于个人意志之外,不应成为随意裁决的工具。
最后,“一时截却项,有理若为申。”通过比喻的手法,指出即使有冤屈,也无法得到公正的申述,强调了当时法律执行不公、正义难以实现的社会现实。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唐代社会法律与权力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法律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的深切忧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夜合花.为丁子硁催妆
人柳腰眠,圣檀额注,犊车催下屏风。
胜常道罢,腮边春晕微红。呼燕燕,唤虫虫。
桂堂西、小著轻容。问伊姓氏,父名郑季,母号樊通。
莺声夜半玲珑。多少帐前细咳,尔汝欢浓。
今宵夜冷,劝郎文籍休攻。兰缸细,鸭垆浓。
卸花簪、早傍薰笼。羡他大妇,偏怜敬礼,代掩珠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