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皆禹迹,渐海观朝宗。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九 河 叹 宋 /刘 奉 世 冀 东 皆 禹 迹 ,渐 海 观 朝 宗 。河 阴 渐 沦 没 ,平 沙 荡 无 踪 。汉 武 筑 宣 房 ,作 歌 称 成 功 。今 塞 商 胡 口 ,清 流 不 时 通 。何 当 洒 二 渠 ,载 跨 碣 石 东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时(bù shí)的意思:时常,经常
成功(chéng gōng)的意思: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帆风顺。
汉武(hàn wǔ)的意思:指统一战国后的中国,由汉朝创立,以汉武帝刘彻为代表。
河阴(hé yīn)的意思:指在河的阴影下,比喻隐藏在阴暗处,不露声色,不引人注意。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碣石(jié shí)的意思:指古代用于标记地界的石碑,比喻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立场。
沦没(lún mò)的意思:沦没指事物被淹没或消失不见,也可指个人才能或事物被埋没无法发挥。
平沙(píng shā)的意思:平坦的沙地,指事物平静无波澜,没有风浪。
商胡(shāng hú)的意思:商胡是一个形容人追求私利、不顾大局的贬义词语。
无踪(wú zōng)的意思:没有踪迹,无处可寻
宣房(xuān fáng)的意思:指公开宣布要买房,表示决心和诚意。
禹迹(yǔ jì)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痕迹,比喻善政的印迹或治理事物的痕迹。
作歌(zuò gē)的意思:指以歌曲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等。
- 翻译
- 冀东地区都是大禹留下的足迹,大海见证了河流归向大海的壮观景象。
黄河在河阴一带逐渐沉没,平坦的沙滩上再也找不到它的痕迹。
汉武帝修建了宣房水利工程,歌颂其伟大的成就。
如今的边塞商胡之地,清澈的水流不再畅通无阻。
何时能疏通这两条渠道,让河水向东流经碣石呢?
- 注释
- 冀东: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河北东部。
禹迹:大禹治水的遗迹。
渐海:形容河流逐渐汇入大海。
朝宗:古代指河流流向大海,象征臣服于天子。
河阴:黄河下游的一个地名。
宣房:汉代水利工程,位于今河南滑县附近。
商胡口:古代边塞,可能指丝绸之路沿线的商业贸易区域。
碣石:古代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此处代指东方。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古迹的回顾和现状的对比,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冀东皆禹迹"一句,指的是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而"渐海观朝宗"则是说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心怀对古代圣王的尊崇与思念。
接下来的两句"河阴渐沦没,平沙荡无踪"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观的变迁,黄河的流向改变了,不再有昔日的壮阔,而是变得平淡无奇,古老的河道也逐渐消失在沙尘之中。
汉武帝时期的"筑宣房"和"作歌称成功"则是对历史上的伟大成就的赞颂,显示了当时的强盛与辉煌。而现实中的"今塞商胡口,清流不时通"却表达了一种边塞的萧索和交通的不便,反映出诗人对于当前局势的忧虑。
最后两句"何当洒二渠,载跨碣石东"中,“洒二渠”可能指的是古代治理黄河的壮举,而“载跨碣石东”则是对远古时期大禹治水、凿石引河的神话故事的引用。诗人通过这种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于恢复往日荣光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过去辉煌成就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是一篇集叹息古今、抒发胸臆于一体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公权梅花用前韵
雪香琼瘦逼人寒,闲澹精神画亦难。
照水可怜清更甚,不堪浑作镜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