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岩十八咏·其十四碧筠亭》全文
- 翻译
- 孤独清冷的一丛竹子,什么时候能向人展示它的美。
不能随意将这翠绿的竹子等同于佛法的象征。
- 注释
- 萧然:形容孤独清冷的样子。
丛竹:成簇的竹子。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举似人:展示给人们看。
妄认:随意认定。
法身:佛教术语,指佛的本质或佛法的体现。
-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中岩十八咏·碧筠亭》,是宋代诗人晁公溯所作。诗中以"萧然一丛竹"起笔,描绘出一片清雅脱俗的竹林景象,唤起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何当举似人"表达了诗人期待有人能理解并欣赏这竹子的高洁品质,暗示竹子不仅有形之美,更有内在的精神象征。
"不可妄认此"进一步强调,欣赏竹子不应仅停留在表面,而应深入体悟其寓意,将其视为一种精神寄托或道德典范。"青青为法身"则将竹子比喻为佛法中的"法身",寓意竹子的坚韧与正直如同佛法般永恒不变,具有崇高的道德价值。
整首诗通过竹子的形象,寓言式地传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和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对人们能领悟其深层含义的期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郭伯澄西崦山居
白日上东山,晴光射西崦。
西崦山人开晓关,一襟煖翠浓如染。
门前流水玉虹明,树上啼莺金羽轻。
自扫落花客初到,共题修竹诗先成。
十载战尘迷道路,西崦只今成久住。
移竹春深长子孙,种梅晚岁为宾主。
丈夫扬眉天地间,山林朝市俱等閒。
出为公卿入为士,古人高节非难攀。
闻君近年深闭户,乌帽青灯读书苦。
剑寒新淬冰雪光,松老终无栋梁具。
西崦山深竹径微,我来欲共薜萝衣。
一朝富贵逼君去,燕雀空羡冥鸿飞。
沁园春
昨夜南京,今朝北岳,倏焉忽然。
遇洞中有酒,渴来好饮,君山作枕,醉后高眤。
出入无迹,往来不定,半似痴呆半似颠。
随身处,有一襟风月,两袖云烟。人间漂荡多年。
又排办东华第二筵。
把玉楼推倒,种吾琪树,黄河放浅,栽我金莲。
击碎珊瑚,翻身蓬岛,稽首虚皇御座前。
无难事,功成八百,行满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