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灯分近舍,官鼓起高城。
萤乱池星影,蛩和涧水声。
这首《秋夕》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秋夜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黄昏与夜晚的过渡时刻,以及这一时段中自然界的细微变化。
首句“日落秋空淡”,简洁地勾勒出夕阳西下,天空渐显淡然之色的景象,为整幅画面定下了基调。接着,“烟销夜色清”则进一步渲染了夜幕降临后,烟雾消散,夜色变得清澈宁静的氛围。
“书灯分近舍,官鼓起高城”两句,将视角从广阔的自然景观转向了更为微观的生活场景。书灯的微光在近处的屋舍中闪烁,官鼓的声音在远处的城墙上回荡,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生活的温馨与宁静,也暗示了官府的威严与秩序。
“萤乱池星影,蛩和涧水声”则通过萤火虫在池塘中跳跃,其影子在水面舞动,以及蟋蟀在山涧边鸣叫,与流水声交织在一起的生动画面,进一步丰富了夜色中的声音元素,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富有生机的自然环境。
最后,“幽人浑不寐,坐待月华生”点出了诗人的存在。在这静谧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不眠不休,静静地等待着月光的升起。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沉思,也暗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独特感受,以及在宁静之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怀。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诗意,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
采桑玉堂阴,阴浓树婆娑。
一采不满筐,竟日能几何。
乃知富贵地,不及穷山阿。
蚕成忽满眼,所得良亦多。
人言系家运,或者阴阳和。
向非夙夜勤,岂恃叶与柯。
衣多必思寒,吾民本同科。
欲将分蚕意,广被无偏颇。
年少嗣侯掌戎政,平生八佩将军印。
贻厥之力能读书,文故要钱武惜命。
马市开后丑跳梁,蚁穿蜂拥隳边墙。
朝易马去暮突入,夺马转夺军衣粮。
谁为此议罪祸始,鸾也乃授俺答指。
箭纛小信盟家奴,金币阴谋结义子。
僭拟垂舆赫道旁,一鹅白金三两强。
恣睢抑买皇亲第,骄蹇平吞麦福庄。
铁浮图来风雨急,尾追追不及。
誇张斩获捷书闻,橐驼十匹首五级。
百戏横陈歌舞酣,新鬼故鬼环营泣。
通寇事发帝命申,促牧符敕疽轮囷。
天何不赊一日死,吾戴吾头全其身。
持斧斸孔大仓卒,悔召卧后红鬃人。
一讯槎风。有双栖锦羽,携取筠笼。
抱时春屿里,啼处晓波东。洪桃花下几回逢。
乍呼小名,朱朱未通。瑶窗远,想误却、汜人同梦。
珍重。谁乞种。持比汝南,噤㾕神偏耸。
帻染蛮砂,尾捎蜃雨,特地移窠分送。
我已无心舞秋宵,负雏看啄苔阶缝。
凭丹青,唤梅家、写伊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