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残湿在,众树碧光鲜。
幽鹭窥泉立,闲童跨犊眠。
依山知有寺,过水恨无船。
石路是谁作,姓名岩上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的《初晴道中》,描绘了雨后初晴时的自然景色和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初晴残湿在",简洁地写出雨后天气转晴,但仍残留着些许湿润的气息。"众树碧光鲜"则生动描绘了树木在阳光照耀下,翠绿欲滴,生机盎然。
"幽鹭窥泉立",通过描绘一只静静地站在泉水边窥探的白鹭,展现出环境的静谧与和谐。"闲童跨犊眠"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小孩子悠闲地骑在牛背上,安然入睡。
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依山知有寺",暗示不远处有一座寺庙,增添了诗意的禅意。然而,"过水恨无船"又流露出诗人对于未能乘舟渡水的遗憾,增添了旅途的趣味和期待。
最后两句"石路是谁作,姓名岩上镌",诗人对路边天然石径的赞叹,想象它是何人所造,又将名字刻在岩石上,显示出对前人智慧和劳动的敬仰,也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村的宁静画卷,寓情于景,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韵味。
篱菊是秋邻,青蕤几日新。
忽逢初过节,相忆早衰人。
囊枕离湘湿,分杯度岭贫。
想应无事业,遥念更沾巾。
落日梦江海,呼天野水涯。
百年唯此死,孤剑托全家。
血染楚花碧,魂归蜀日斜。
能令感恩者,狼籍慰荒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