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议澎民赈,劳予百战身。
《庚戌秋暮赴澎湖赈恤风灾遇飓折至东吉洋默祷于神始抵澎之峙里澳诗以志险》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廷理在庚戌年秋末,为了赈济澎湖地区的风灾受害者,不畏艰险,亲赴灾区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神灵的虔诚祈祷。
首句“为议澎民赈,劳予百战身”,点明了诗人的使命与付出,他为了帮助受灾的澎湖民众,不惜劳苦奔波,仿佛经历了无数战场的艰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受到诗人的高尚品德和对人民深切的关怀。
接着,“风波惊乃觉,天佑祷逾神”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汹涌波涛时的惊惧,以及在危难时刻向神灵祈求庇佑的决心。这里的“天佑”不仅指自然界的保护,也暗含了对上苍恩赐的感激之情。
“浪息鱼龙静,光开日月新”描绘了风暴过后,海面恢复平静,鱼龙归于宁静,阳光重新照亮大地的景象。这不仅是自然界的恢复,也是诗人内心由恐惧转为希望的象征。
最后,“不知漂泊者,曾有未安人”一句,诗人以广阔的视角思考,无论是谁,在遭遇困境时都曾有过不安与无助。这句话既是对受灾民众的同情,也是对所有经历风雨人生的人们的一种宽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勇敢与坚韧,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洞察与同情。它不仅是一次对灾难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传递出人性中的善良与希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