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幸太学倡和》
《幸太学倡和》全文
宋 / 吕大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清晓金舆建章祠宫转仗指虞庠

三千逢掖裾如雪,十万勾陈锦作行。

再拜新仪瞻鲁圣一篇古训赞周王。

崇儒盛世无云补,扈跸空惭集论堂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逢掖(féng yè)的意思:指在朝廷中得到亲近、接近的机会。

勾陈(gōu chén)的意思:勾陈是指勾结、联合。也可指两方勾结,共同使坏。

古训(gǔ xùn)的意思:古代的教训或格言

扈跸(hù bì)的意思:指君主出巡,车队行进。

建章(jiàn zhāng)的意思:建立章法,制定条例。

金舆(jīn yú)的意思:形容人的声誉很高,受人景仰。

鲁圣(lǔ shèng)的意思:指古代鲁国的圣贤,泛指有德行、有智慧的人。

论堂(lùn táng)的意思:指公开辩论的场所或辩论的活动。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盛世(shèng shì)的意思:指国家或社会处于繁荣昌盛的时期。

十万(shí wàn)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非常庞大。

祠宫(cí gōng)的意思:祠庙宫殿。也用来形容宏伟壮丽的建筑。

一篇(yī piān)的意思:一篇表示文章的数量,也可指一篇文章。

虞庠(yú xiáng)的意思:虞庠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谨慎、小心、警惕。

再拜(zài bài)的意思:再次行礼,表示恭敬、敬仰。

鉴赏

此诗描绘了宋朝皇帝亲临太学的盛大场景,展现了崇儒尊教的盛世气象。首句“清晓金舆出建章”以清晨皇帝乘坐华丽的车驾离开皇宫开篇,营造出庄重而神圣的氛围。接着“祠宫转仗指虞庠”,描述了皇帝前往祭祀场所,然后转向太学的行程,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

“三千逢掖裾如雪,十万勾陈锦作行”两句,生动描绘了太学学子与官员的盛装行列,三千学子衣着整齐,如同白雪般纯洁,十万官员则以锦绣装饰,形成壮观的队伍。这不仅展示了太学的规模宏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再拜新仪瞻鲁圣,一篇古训赞周王”进一步强调了仪式的庄重与内容的深邃,皇帝以恭敬的态度瞻仰古代圣贤,通过诵读古训来赞美周王,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治国理政智慧的传承。

最后,“崇儒盛世无云补,扈跸空惭集论堂”表达了诗人对于盛世推崇儒家文化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遗憾,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自己未能在学术上做出更多贡献,仿佛是在集论堂前空自惭愧,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学术成就的期待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宋代社会对教育和文化的高度重视,以及个人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自我反思与追求。

作者介绍

吕大防
朝代:宋

吕大防(1027年—1097年),字微仲,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元祐元年(1086年),升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汲郡公。哲宗时,以元祐党争,知随州,贬秘书监。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今惠州市)安置,至虔州信丰(今江西信丰县)病卒,时年七十一岁,南宋初年追谥为正愍,追赠太师、宣国公。著有文录二十卷,文录掇遗一卷,《文献通考》并传于世。工书法,传世墨迹有《示问帖》。 
猜你喜欢

正月十有八日雪中奉使之绝塞

万里使穷徼,逡巡敢后期。

君恩试艰阻,母意重捐糜。

乡路马蹄缓,边风剑色移。

春城今夜雪,先已接龟兹。

(0)

中山孺子妾歌

桃华开春在双颊,縠衣稳称偏诸緁。

可怜中山孺子妾,流波转盼空光接。

情深不如线,穿珠不成串。

塘上对秋风,秋荷瓣瓣红。

(0)

杨秘监下槽马图

龙眠悔画马,政恐堕马趣。

我今破是说,试下第一句。

道人三昧手,游戏万象具。

万象初莫逃,毕竟无所住。

譬如大圆镜,照物随其遇。

少焉物四散,影果在何处。

杨侯具此眼,透脱向上路。

万马落人间,盖證龙眠误。

(0)

寒林二首·其二

一例秋光到远林,寒乌犹自旧巢寻。

那堪故径埋黄叶,樵子归来试独吟。

(0)

和答同年何愚溪都中见怀元韵二首·其二

几番夏暑与冬寒,笔墨分明一晤难。

五月莺花边地景,九秋风雨海门观。

省中兰蕙新沾露,柳外溪桥共倚栏。

春满上林万年树,何时分借一枝安。

(0)

落花二首·其二

蓬蓬生计满天涯,觉得春深是落花。

香色渐于浓处减,光阴不觉去时奢。

何堪倦蝶醒残梦,尽有閒蜂上旧衙。

生灭自来还造化,休将情妒怨封家。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