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依美藻鱼争饵,清见寒沙水满桡。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水 香 亭 宋 /曾 巩 临 池 飞 构 郁 岧 巉 ,櫺 槛 无 风 影 自 摇 。群 玉 过 林 抽 翠 竹 ,双 虹 垂 岸 跨 平 桥 。烦 依 美 藻 鱼 争 饵 ,清 见 寒 沙 水 满 桡 。莫 问 荷 花 开 几 曲 ,但 知 行 处 异 香 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翠竹(cuì zhú)的意思:翠竹指的是绿色的竹子,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或环境清幽的地方。
飞构(fēi gòu)的意思:形容建筑物或结构极为精巧、繁复。
风影(fēng yǐng)的意思:风吹动树叶或其他物体时所产生的影子,比喻事物的短暂或虚幻。
寒沙(hán shā)的意思:形容寒冷而凄凉的沙地或沙漠。
荷花(hé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或文化修养深厚。
临池(lín chí)的意思:指站在池边观看,比喻学习或参悟书法、绘画等艺术时的心境。
棂槛(líng kǎn)的意思:指门窗上的横木,比喻限制、束缚人的事物。
平桥(píng qiáo)的意思:平桥是指平坦的桥梁,比喻言行得体、稳重端庄。
沙水(shā shuǐ)的意思:指言辞浅薄,不值一提。
无风(wú fēng)的意思:形容没有风或者没有风势。
行处(xíng chǔ)的意思:行为举止的地方
异香(yì xiāng)的意思:指不同寻常的香气,也可用来形容特别的味道或气味。
知行(zhī xíng)的意思:指知道道理并付诸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水香亭》,描绘了一座亭台的优美景色。首句"临池飞构郁岧峣",形象地刻画了水香亭矗立于池边,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郁岧峣"三字富有动态感,展现出亭台的气势。次句"棂槛无风影自摇"则通过静中见动,描绘出即使无风,亭子的栏杆也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接下来两句"群玉过林抽翠竹,双虹垂岸跨平桥"运用比喻,将翠竹比作群玉穿过树林,又以双虹形容桥梁如彩虹般横跨水面,展现了水香亭周边环境的清幽与美丽。"烦依美藻鱼争饵,清见寒沙水满桡"进一步描绘了水中的生动画面,鱼儿竞相游弋,清澈的水面映照着寒沙,渔舟轻摇,增添了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最后两句"莫问荷花开几曲,但知行处异香飘"以荷花为背景,暗示了季节更迭,但无论何时,只要行走其中,都能感受到水香亭周围弥漫的芬芳,表达了诗人对这处美景的喜爱和留连忘返之情。
总的来说,曾巩的《水香亭》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新雅致的园林画卷,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香气四溢的意境。
- 翻译
- 池边高耸的建筑如龙飞凤舞,即使无风,窗格栏杆也自行摇曳。
穿过树林的群玉山峰,映衬出翠绿的竹子,两道彩虹横跨在平静的桥上。
鱼儿围绕着美丽的藻饰争抢饵料,清澈的水面映照出寒冷沙滩,船桨满载。
无需询问荷花开放了几朵,只觉行经之处香气四溢。
- 注释
- 临池:池边。
飞构:高耸的建筑。
郁岧峣:形容建筑物高大且壮观。
棂槛:窗格栏杆。
群玉:比喻众多的山峰。
寒沙:冰冷的沙滩。
异香:特殊的香气。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武曾之宣府
由拳城头月华白,张灯置酒宴征客。
由拳城外柳条青,平明相送出津亭。
羡君意气真无比,此去幽州几千里。
揽辔遥看冀北云,挂帆径渡淮南水。
太行山高日欲斜,边风飒飒飞尘沙。
候骑千屯吹觱篥,明驼一队奏琵琶。
上谷使者与君厚,辕门揖客论故旧。
伐鼓鸣笳部曲前,锦筵红烛军麾后。
觥筹交错坐忘疲,玉缸泻酒醉难辞。
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请题诗。
丈夫三十犹未遇,走马穷边那复顾。
野狐岭下白草枯,卧龙冈上黄云暮。
客中行乐不知年,但看月出几回圆。
沙场忽听思归曲,应使乡关望眼穿。
博兴
我行适青齐,秣马博兴城。
城门昼常闭,亭午无人行。
土室筑道周,云是锦秋亭。
昔时游赏地,零落存两楹。
潴泽荒蒲稗,严冬结层冰。
狐狸窜荆棘,鸱鸦群悲鸣。
入城问父老,叹息谓苦兵。
博兴数十户,庐舍悉已倾。
今兹二三载,大守多横征。
府帖昨夜下,搜括诸穷氓。
睅目一吼怒,如闻虓虎声。
苛政不一端,有土不得耕。
县令贤且惠,暂乃安其生。
不然为盗贼,死重名正轻。
听此策马去,恻怆难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