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飞藏皓蝶,带弱露黄鹂。
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开篇“动春何限叶,撼晓几多枝”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春天柳树摇曳的姿态,通过对比“动春”的不定性与“撼晓”的具体时段,诗人巧妙地展现了春意盎然的场景。
接着,“解有相思否,应无不舞时”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情感。这里的“解”字意味着一种理解和共鸣,而“相思”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寄托。这两句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限情感的投入。
第三联“絮飞藏皓蝶,带弱露黄鹂”进一步丰富了春日景象。这里的“絮飞”指的是柳絮随风飘舞,“藏皓蝶”则形象地描绘出了蝴蝶在柳树间穿梭的情景;“带弱露黄鹂”则以细腻之笔勾勒出鸟儿在微弱的晨露中展翅飞翔的生动画面。
最后,“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两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以“倾国”的宏大景象映衬出个人细腻的情思。这里的“独赏眉”则是对美好事物独自欣赏的一种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精致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古典诗词中特有的意境与艺术魅力。
雪压泥埋未死身,每劳存问愧交亲。
浮萍飘泊三千里,列宿参差十五人。
禁月落时君待漏,畬烟深处我行春。
瘴乡得老犹为幸,岂敢伤嗟白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