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不见月》
《中秋不见月》全文
唐 / 罗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风帘淅淅漏灯痕,一半秋光此夕分。

天为素娥怨苦,并教西北浮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风帘(fēng lián)的意思:指风吹动窗帘,形容微风轻抚窗帘,意味着美好的景色或情景。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起浮(qǐ fú)的意思:指事物在水面上上下浮动,比喻形势不稳定或人心浮动。

秋光(qiū guāng)的意思:秋天的阳光。形容秋天的景色明亮而温暖。

素娥(sù é)的意思:指女子清白无瑕、美丽动人。

淅淅(xī xī)的意思:形容细小的声音或细雨点落的声音。

西北(xī běi)的意思:指方向为西北,也用来形容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勇敢向前的精神。

一半(yī bàn)的意思:指数量或程度的一半

怨苦(yuàn kǔ)的意思:形容心中有怨恨和痛苦。

注释
风帘:形容微风吹动窗帘。
淅淅:形容风声轻微而连绵。
灯痕:灯光的影子或痕迹。
素娥:指嫦娥,因常着素衣而得名。
孀怨:孤独的哀怨,指嫦娥的寂寞之情。
西北:方位,可能暗指月亮升起的方向。
浮云:象征愁思或不祥之兆,此处指乌云。
翻译
微风吹过窗帘,洒下点点灯光的痕迹,今夜的秋意似乎被分成了两半。
天空仿佛感知到月宫中孤独的嫦娥的哀怨,使得西北方向升起了一片乌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节夜晚的景象,诗人表达了一种对月亮的期待与失望的情感。"风帘淅淅漏灯痕"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室内外的氛围,风吹动窗上的纸制遮阳物,透过缝隙漏进灯光,这种描写既营造了静谧又有点儿哀愁的情境。接着"一半秋光此夕分"则强调了季节的转换和时间的流逝,以及中秋之夜应有的明月未见。

而第二句"天为素娥孀怨苦,"诗人借用古代神话中的嫦娥故事,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不能亲眼所见的遗憾与哀伤。最后一句"并教西北起浮云"则是诗人通过想象来弥补现实中月亮未显现的缺憾,甚至不惜动用天上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表达对美好事物向往之时,同样也蕴含了对人间孤寂与无常的感慨,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
朝代:唐   字:昭谏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生辰:833-909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猜你喜欢

临江仙.偕惺樵游社坛,见女郎于牡丹丛中摄影,戏作

枝上花迎人笑,镜中人与花同。倚阑心事却朦胧。

故应矜绝艳,莫是惜残红。

洛谱品谁高下,萝村邻有西东。牡丹花畔竞修容。

白头嗤我辈,偃蹇对薰风。

(0)

题玉岩次韵·其二

世路从来疏散甚,江山好处且归休。

饭馀正好远寻景,棋罢何妨閒倚楼。

岭外梅疏初破腊,岩前松老不知秋。

晚风落日催归兴,更约闲时取次游。

(0)

荼蘼·其二

门前碍路旋移来,压架攲斜绿作堆。

三月半时花正好,十年前是手亲栽。

幽香早被风偷递,小蕊那禁雨急催。

尽数折为神佛供,免教飞去卧苍苔。

(0)

送陈子高

棱棱玉壶冰,莹洁绝纤罅。

无人手自将,寘之霜台下。

海东闻鹤唳,清思方在野。

迟明有公事,匆匆催上马。

(0)

梅花二首·其二

吹老单于月一痕,江南知是几黄昏。

水仙冷落琼花死,祇有南枝尚返魂。

(0)

后桂花引

修月山人饭玉屑,瑶鸭腾腾何处热。

吴刚生愁树合创,毫飘玉斧高枝折。

此时待罪扣帝庭,素蛾骑蟾涕泪零。

月中落子如雨星,至今收拾无六丁。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