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唤起(huàn qǐ)的意思:唤醒、引起、激发
警悟(jǐng wù)的意思:指人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逐渐觉悟或警醒过来,认识到事情的真相或错误,并且从中吸取教训。
利名(lì míng)的意思:获得名利,追求声望和利益
鸣晨(míng chén)的意思:指鸟儿在清晨的时候鸣叫,比喻早晨的时候活动开始,也用来比喻新时代的开始。
名人(míng rén)的意思:指有名望、有影响力的人物。
起利(qǐ lì)的意思:指为了谋取私利而行动,追求个人利益。
入梦(rù mè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深深地留在梦中,使人难以忘怀。
缩颈(suō jǐng)的意思:指因害怕或紧张而蜷缩或收缩颈部,形容非常害怕或胆怯。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知警(zhī jǐng)的意思:知道警惕,明白警告。
舂容(chōng róng)的意思:形容人们争先恐后地追求美好的容貌。
- 鉴赏
这首诗《相国寺钟》由金代诗人祝简所作,通过寒鸡未鸣而寺钟已入梦的情景,巧妙地传达了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首句“寒鸡缩颈未鸣晨”,描绘了一幅清晨寒鸡蜷缩着脖子尚未啼鸣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鸡鸣是自然界的醒示,而“未鸣晨”则暗示了时间的静止或某种等待的状态。
次句“已听舂容入梦频”,转而写到寺钟的声音在梦中频繁响起。这里的“舂容”既可理解为寺钟敲击时的节奏感,也可视为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将寺钟声与梦境相连,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隐喻了现实与梦境、自然与心灵之间的微妙联系。
后两句“未必佛徒知警悟,祗能唤起利名人”,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诗人似乎在说,寺钟并非只为佛教徒敲响以警示或启发他们,它更能唤醒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们。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寺钟的警醒作用指向了不同的人群,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通过“未必”和“祗能”的转折,诗人既肯定了寺钟在某些人身上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又含蓄地指出了其在另一些人心中的局限性,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鸡与寺钟的场景,通过象征与对比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及人性的独到见解,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