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陆宝山》
《陆宝山》全文
宋 / 朱长文   形式: 七言绝句

家山色隐平芜文彩如虹照碧虚

痛尔临刑鹤唳,输他谢病食江鲈。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虚(bì xū)的意思:碧虚指天空湛蓝,没有云彩的样子。在成语中,碧虚常用来形容天空晴朗明净,没有一丝云雾。

鹤唳(hè lì)的意思:形容鸟类因恐惧而发出的尖厉叫声,比喻人处于极度恐惧或惊慌失措的状态。

家山(jiā shān)的意思:家乡的山

临刑(lín xíng)的意思:临近刑罚的时刻

平芜(píng wú)的意思:形容平坦无阻,平坦无奇。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文彩(wén cǎi)的意思:形容文辞华丽、富有艺术感。

谢病(xiè bìng)的意思:指因病而康复,表示病愈或恢复健康。

注释
陆家山色:指陆家附近的山景。
平芜:平坦的草地。
文彩如虹:形容文采出众,如彩虹般绚丽。
碧虚:清澈的天空。
痛尔:悲痛的你。
临刑:即将受刑时。
思鹤唳:怀念鹤鸣之声,象征高洁。
输他:不如。
谢病:托病辞官。
食江鲈:食用江中的鲈鱼,典故来自《世说新语》中张翰因思念家乡鲈鱼而辞官。
翻译
陆家山色若隐若现于平坦的草地间,
文采斐然如彩虹般照耀着青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首句“陆家山色隐平芜”以陆家山为背景,勾勒出一片宁静、闲适的氛围,其中“色隐”二字暗示了山色与天际相接,若隐若现;“平芜”则形象地描绘出了山野间杂草丛生的景致。紧接着,“文彩如虹照碧虚”一句,则以比喻的手法,将自然之美比作璀璨之彩,如同彩虹般斑斓照耀在清澈的天空中,给人以震撼心灵的美感。

然而,从第三、四句“痛尔临刑思鹤唳,输他谢病食江鲈”开始,诗人的情感发生了转变。这里,“痛尔临刑思鹤唳”一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某种境遇的深切同情和哀伤之情,仿佛听到那即将被处决者的悲鸣声;“输他谢病食江鲈”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感慨,或许是对命运的不公、疾病的折磨以及生活的艰辛有所感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每个字句都承载着一定的意义,不仅仅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更是在表达一种超越具体事件、触及生命本质的思考。

作者介绍

朱长文
朝代:唐   生辰:780

生卒年不详。江南诗人。在湖州,与皎然、裴澄同送梁肃归朝。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八。《全唐诗》存诗6首,断句2句
猜你喜欢

幼梅失偶以续哀弦见示赋此广之

位业真灵值散官,偶麾赤纛上星坛。

埋轮絷马我无福,炙輠雕龙君亦娴。

块室遁天师病木,秋风微雪损芳兰。

洞房各有离鸾恨,热泪缘诗落百端。

(0)

近事杂感·其二

诸天世界尊龙象,今日山川孕豕蛇。

南牧朱波窥藏地,西流黑水入恒沙。

圣谟未许挑疆敌,贤劫居然到佛家。

别有奇谋存属国,三年转粟赖褒斜。

(0)

左文襄公挽词·其三

万人公论许忠贞,二圣酬庸异数旌。

敕建崇祠隆报享,宠膺美谥极哀荣。

河山铁券传苗裔,纶綍金泥问子生。

笃念荩臣恩旷古,九原衔感泪应倾。

(0)

舟泊垂虹桥重翻吴江闺秀诗有感

吴江之水春泱泱,水边曾蘸青螺香。

我寻黛影不得见,对此绿波空断肠。

残星点点障轻雾,左妹金闺在何处?

雉堞连墙有蔽亏,渔舟荡桨空来去。

茭花菰叶满江浮,画烛银缸彻夜游。

曲渚流霞漾金钱,碧天清露洒琼楼。

一时吟咏出花下,百尺天孙锦云絓。

相隔风光知几春,教人宛转怀长夜。

十幅蒲帆五两风,长桥犹跨旧城东。

美人不在桥边住,盼作春天一段红。

(0)

恭寿先生于黄山深谷得杖一枝双茎盘曲节目轮囷首尾仍合并为一极离奇瑰异之观为作短歌

恭寿之杖一而两,夏后双龙落吾掌。

恭寿之杖两而一,駏蛩相合几忘匹。

骊珠百六节可数,追琢丁丁缺鬼斧。

八年刊木遍神州,遗却黄山笑神禹。

或言轩辕丹灶多遗薪,烬馀裂石蟠灵根。

双丫竞茁不相让,欲劈未劈成轮囷。

或言扶桑相纠老东溟,孙枝迸出仍骈颖。

九乌长喙日夜啄,节目蚴虬堕残梗。

我来欲把不敢触,恐是生蛟遭缚束。

先生兴至时捉之,不借云軿驾双鹄。

世途夔峡从崎嵚,扶携直过三山曲。

(0)

五日润州

第一江流荡画桡,虚传竞渡踏风潮。

五丝谁续庚寅命,双桨人过丁卯桥。

令节只今成寂寂,《怀沙》终古恨迢迢。

何如满泛菖蒲酒,快对金焦破泬寥。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