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拥倒晖穿嶂曲,风牵斜雨洒藤弯。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通 玄 洞 宋 /曹 叔 远 遨 游 倦 听 水 声 潺 ,却 爱 灵 崖 引 憩 间 。树 拥 倒 晖 穿 嶂 曲 ,风 牵 斜 雨 洒 藤 弯 。半 袈 裟 裹 须 弥 现 ,隙 滹 阿 中 法 界 宽 。为 纳 千 僧 浑 不 见 ,欲 于 此 地 扣 禅 关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遨游(áo yóu)的意思:自由自在地游弋,指自由地行走或旅行。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禅关(chán guān)的意思:指心境安宁,没有烦恼和杂念。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法界(fǎ jiè)的意思:法界指的是佛教中的世界,也可引申为事物的范围或界限。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倦听(juàn tīng)的意思:疲倦而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灵岩(líng yán)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有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须弥(xū mí)的意思:形容庞大无边的样子。
于此(yú cǐ)的意思:指在此地,在这里。表示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地点。
中法(zhōng fǎ)的意思:指两种不同的法度或制度。
- 翻译
- 厌倦了游历,喜欢在灵岩山间休息。
树木环绕,夕阳穿过山峦曲折,风吹着斜雨打在藤蔓上弯曲。
在半掩的佛衣下,巨大的须弥山显现,缝隙中佛法广大无边。
容纳了上千僧人却看不见,我想要在此地敲响禅修之门。
- 注释
- 遨游:漫游、游历。
倦:疲劳。
潺:流水声。
灵岩:一座山的名字。
引憩:引导休息。
树拥:树木围绕。
倒晖:落日余晖。
嶂曲:山势曲折。
风牵:风吹动。
斜雨:倾斜的雨水。
藤弯:藤蔓弯曲。
半袈裟:半遮的佛袍。
须弥现:须弥山显现(佛教中的象征)。
隙滹:缝隙。
阿:佛教用语,表示空间。
法界:佛法世界。
千僧:上千名僧人。
浑不见:完全看不见。
扣禅关:敲击禅门(寻求领悟)。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叔远的《通玄洞》,描绘了作者在游历中对灵岩寺通玄洞的独特感受。首句“遨游倦听水声潺”,表达了诗人旅途劳顿后对宁静环境的向往。接着,“却爱灵岩引憩间”点出他选择在灵岩山休息,对这里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树拥倒晖穿嶂曲,风牵斜雨洒藤弯”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夕阳穿过山峦,风雨轻拂藤蔓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诗人运用“拥”、“穿”、“牵”、“洒”等动词,赋予静态景致以动态感。
“半袈裟里须弥现,隙滹阿中法界宽”一句,将视线转向洞内的佛像和空间,比喻佛法广大无边,仿佛在狭窄的洞穴中也能感受到宇宙的宏大。最后,“为纳千僧浑不见,欲于此地扣禅关”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虔诚与对禅修的渴望,即使容纳千僧也难以察觉其存在,他希望能在此地深入禅修,寻求内心的领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通玄洞的自然景观和禅意氛围,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雨学博属题钱舜举苏武归阙图卷
穹庐遍野沙茫茫,风吹草低雁南翔。
苏卿乘风还故乡,节旄秃落旃裘凉。
谁与送者右校王,跗注韎韦犀毗黄。
仰天握手气不扬,苑结抑塞摧肝肠。
从骑跪进湩酪浆,通国十岁能挽彊。
射兔掘鼠持作粮,胡妇对之心感伤。
欲别不别牵衣裳,更有濈角羝乳羊。
肱麾不去鸣声长,子卿慷慨泣数行。
从此分袂各一方,不复相见毋相忘。
橐驼驒騱齐足良,行程苍茫纪不详。
汉关峨峨近在望,山川重秀日再光。
归诣北阙朝未央,太牢告祭先帝旁。
拜典属国为列卿,道路观者如堵墙。
面目改易须眉苍,丹青图画何堂堂。
齧毡咽雪苦葡尝,不降不辱臣之纲。
千载而下谁颉颃,洪皓朱弁郝仲常,垂示风纪传无疆。
《春雨学博属题钱舜举苏武归阙图卷》【清·王宗炎】穹庐遍野沙茫茫,风吹草低雁南翔。苏卿乘风还故乡,节旄秃落旃裘凉。谁与送者右校王,跗注韎韦犀毗黄。仰天握手气不扬,苑结抑塞摧肝肠。从骑跪进湩酪浆,通国十岁能挽彊。射兔掘鼠持作粮,胡妇对之心感伤。欲别不别牵衣裳,更有濈角羝乳羊。肱麾不去鸣声长,子卿慷慨泣数行。从此分袂各一方,不复相见毋相忘。橐驼驒騱齐足良,行程苍茫纪不详。汉关峨峨近在望,山川重秀日再光。归诣北阙朝未央,太牢告祭先帝旁。拜典属国为列卿,道路观者如堵墙。面目改易须眉苍,丹青图画何堂堂。齧毡咽雪苦葡尝,不降不辱臣之纲。千载而下谁颉颃,洪皓朱弁郝仲常,垂示风纪传无疆。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6967c6ff0ec424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