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西日将夕,鸟雀何噰噰。
好月邀新客,微风过暮钟。
草衰宽石路,木落出寒峰。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郊外的宁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循环。
首句“郊西日将夕”,点明时间背景,夕阳西下,一天即将结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接着,“鸟雀何噰噰”一句,以鸟鸣声衬托出傍晚的寂静,同时也暗示着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即将进入低潮。
“好月邀新客,微风过暮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皓月当空,仿佛是大自然对归家之人的邀请;而微风轻拂,似乎带着时间的流逝,暮钟的响起,更增添了时间的厚重感和生活的节奏感。
“草衰宽石路,木落出寒峰”描绘了一幅草木凋零、山峰显露的画面,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隐含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草木的衰败与山峰的显现,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壮丽。
最后,“睹此芳菲尽,悠然思岭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思考。面对眼前的衰败景象,诗人却能悠然自得地思考起岭上的松树,展现出一种超脱于物外的豁达心境。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傍晚郊外的景色,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的循环,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感悟,具有浓郁的哲理意味。
自有乾坤,扶人极,宗主须还人物。
今为何时节,满红尘富贵,絮花飘忽。
抵障狂澜,提携正印,一柱天擎突兀。
平生分明处,是从容处□,不差毫发。
把朝市山林,一般看了,无边风月。深衣清到骨。
紫枢府、谁信曾簪笏。
炊脱粟、黄鸡白酒,补菊栽梅,碧溪绕、竹篱茅屋。
无限轻描貌。都说道、诏书催发。想回首、招黄鹄。
微微自笑,惟有赤松衣钵。相陪对门石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