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牖教云去,开帘待月还。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近况(jìn kuàng)的意思:
[释义]
(名)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
[构成]
偏正式:近(况
[例句]
他的近况很不好。(作主语)微言(wēi yán)的意思:微小的言辞,指言辞短小而深刻。
无己(wú jǐ)的意思:
(1).犹无我。《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太上无己,其次无名。”
(2).不固执己见。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无己,故学莫先於克己。”相问(xiāng wèn)的意思:互相询问或交谈。
野鹿(yě lù)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野性难驯,不受拘束。
竹林(zhú lín)的意思:指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拙鸠(zhuō jiū)的意思:指愚笨无能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王邦畿所作的《答人》。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来访者之间的对话,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近况劳相问”,开门见山地表达了来访者关心诗人近况的情谊,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接下来的“微言答笔间”,则展现了诗人以简短的话语回应,通过文字传达深意,暗示了诗人内敛而深邃的性格。
“拙鸠无己屋,野鹿有僧山”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无家可归的拙鸠和自由自在的野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辟牖教云去,开帘待月还”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景象,既有对云的放逐,也有对月的期待。这不仅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也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最后,“几时携杖笠,一扣竹林关”表达了诗人渴望与朋友一同出游,探索自然的愿望,同时也隐含着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哲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