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好(bù h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坏得无法再坏。
嫦娥(cháng é)的意思:嫦娥指的是嫦娥奔月,比喻女子的美丽和高尚的品质。
长春(cháng chūn)的意思:长久的春天,指事物长期兴盛、繁荣的状态。
但是(dàn shì)的意思:表示转折关系,用于引出与前面所说的情况相对立或相反的情况。
当初(dāng chū)的意思:指过去某个时间点或某个阶段的时候,事情的情况或人的想法。
芳菲(fāng fēi)的意思:指花草的香气浓郁,形容春天花开时的美景。
风光(fēng guāng)的意思:指美丽的景色或者优美的环境。也指某人在社会上享有的声望和地位。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牡丹(mǔ dān)的意思:比喻人才、美女等在某种环境下得以展露才华或美貌。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团圆(tuán yuán)的意思:指亲人、朋友或家庭成员相聚在一起,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一两(yī liǎng)的意思:指极其微小的数量,形容非常少或微不足道。
因依(yīn yī)的意思:因为依赖、依靠
月正(yuè zhèng)的意思:指月亮正圆的时候。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仲甫的作品,名为《丑奴儿·采桑子》。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精巧,通过对牡丹和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中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首句“牡丹不好长春好,有个因依”,点出了作者偏爱春天的原因,而非直接说出。这里,“有个因依”暗示着一种深意,留给读者去体会。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也可能包含了更深层次的情感或者哲理。
“一两枝儿,但是风光总属伊”,则具体描绘了牡丹花开时的美丽景象。这里的“一两枝儿”并非数量上的限制,而是对那最美的瞬间的捕捉。而“但是风光总属伊”,则强调了这种美景的独特性,似乎整个春天的风光都集结在这几朵牡丹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当初祗为嫦娥种,月正明时。教恁芳菲。”通过神话故事增添了一份梦幻色彩。诗人将嫦娥种花的传说与月亮相结合,使得这几朵牡丹不仅是自然之美,更承载了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伴著团圆十二回”,则描绘了一种生命力旺盛、生长周期的完整场景。这里的“十二回”可能指的是时间的轮回,或者是自然界中某种循环过程。这种描写给人以深刻的生命周期感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牡丹和春天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与神话故事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