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碧小开花,谁摘谁看谁嗅。知否。知否。
- 鉴赏
这首词作《如梦令》出自北宋时期的词人张镈之手。从艺术风格上看,这是一首抒情小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淡泊与超脱的心态。
"野菊亭亭争秀"一句,以野菊为主体,形象地展现了一幅生长在荒野之中的花朵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景象。这里的“争秀”二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中植物间的竞争,更蕴含着一种生命力与活力。
"闲伴露荷风柳"则是转换了一个情境,通过“闲伴”的动词,将读者引入到一片宁静的环境中去。这里的“露”字,可能暗示着晨露或晚露,将荷花和柳树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与世无争的情调。
接下来的"浅碧小开花",则是一幅极其精致的画面,通过对色彩(浅碧)的细腻描绘,再现了花朵初放时的生机与美感。紧接着的“谁摘谁看谁嗅”三问,则是作者通过设问的方式,探讨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里不仅包含着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物是人非的深刻感慨。
最后两句“知否。知否。不入东篱杯酒”,则是在反复强调一种生活态度,即便有美好的东西,也不愿意过分沉迷其中,保持一份超然与淡泊。这里的“东篱”可以理解为一个封闭的空间,而“杯酒”则是世间的诸多繁华。作者通过这种设定,表达了一种对物欲的超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词作以其精巧的构思、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宋代词坛上流行的一种清新脱俗的审美趋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程母朱氏亢节守志寿跻百岁李雪庵为书寿乐堂崇节堂六大字以昭山窗先生之遗泽二子白玉君玉复扁其楼曰朝阳曰拂云其孙成得请予记之乃咏次四诗云·其一寿乐堂
寿乐堂中白发亲,生存强健百年身。
嫠居月苦青帷夜,笑语风和綵服春。
谖草欣荣卫国咏,大椿憔悴漆园人。
雪庵字画题华扁,射斗虹光笔有神。
题徐用之助教慈训堂
南州一高士,晦迹衢婺间。
六岁失所怙,立身何艰难。
高堂有慈母,尽瘁心力殚。
年甫二十四,掩镜啼孤鸾。
纺绩事教养,辛苦摧肺肝。
岁时奉祭祀,鸡黍供盘餐。
殷勤冀成立,宗嗣得无患。
子母命相依,影只形更单。
儿身壮有室,母心方燕閒。
乳下三岁儿,况复哀茕鳏。
保抱恤疢疾,衣食防饥寒。
三世各一身,谁不为悲酸。
人愿天弗违,竟使嗣续完。
母头既垂白,儿亦双鬓斑。
綵衣戏堂下,五色纷斌斓。
凊温适母宜,甘旨尽母欢。
树彼萱草花,慈训谁与颜。
慈训不可忘,恩重如丘山。
贤孙诲上庠,耿耿心寸丹。
有志在补报,无时涕汍澜。
求诗纪其实,千载为兴观。
《题徐用之助教慈训堂》【明·龚敩】南州一高士,晦迹衢婺间。六岁失所怙,立身何艰难。高堂有慈母,尽瘁心力殚。年甫二十四,掩镜啼孤鸾。纺绩事教养,辛苦摧肺肝。岁时奉祭祀,鸡黍供盘餐。殷勤冀成立,宗嗣得无患。子母命相依,影只形更单。儿身壮有室,母心方燕閒。乳下三岁儿,况复哀茕鳏。保抱恤疢疾,衣食防饥寒。三世各一身,谁不为悲酸。人愿天弗违,竟使嗣续完。母头既垂白,儿亦双鬓斑。綵衣戏堂下,五色纷斌斓。凊温适母宜,甘旨尽母欢。树彼萱草花,慈训谁与颜。慈训不可忘,恩重如丘山。贤孙诲上庠,耿耿心寸丹。有志在补报,无时涕汍澜。求诗纪其实,千载为兴观。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1967c67768911e0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