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必师秦相,医何让越人。
疏杯偏热耳,选杖不扶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长者阮伯髦来访的情景,通过对其言行举止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其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
首联“能言常不倦,老益见精神”,开篇即点出阮伯髦善谈且精力充沛的形象,即便年岁已高,仍展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体现了其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颔联“篆必师秦相,医何让越人”,以“篆”喻书法,“秦相”指秦朝丞相李斯,以其楷书闻名;“医”则暗指医术,“越人”是古代越地的名医扁鹊。这两句表明阮伯髦在书法上追求高古,医术上也颇有造诣,不逊于古人,流露出他对技艺的执着与自信。
颈联“疏杯偏热耳,选杖不扶身”,描述了阮伯髦饮酒时的豪爽与对身体健康的自信。他虽饮酒,但并不因此而失态,反而更显其洒脱之气;同时,他选择的拐杖并非为了支撑身体,而是出于审美的考虑,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品味。
尾联“复此閒相对,溶溶竹屿春”,收束全诗,描绘了阮伯髦来访后两人闲适相对的场景。竹屿春意盎然,象征着生机与和谐,与阮伯髦老而弥坚、精神焕发的形象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阮伯髦形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