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雁起庭际,数声空唳天。
《沈阳杂诗二十首·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寺庙的寂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西风吹破寺”,以“西风”点明季节为秋,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氛围,“破寺”则暗示了寺庙的荒废与沧桑,给人一种时间流逝、世事变迁之感。接下来“泥佛坐何年”,将视线聚焦于寺庙中的泥塑佛像,以“泥佛”与“何年”两个词,不仅强调了佛像的古老与庄严,也暗含了对历史与时间的深思。
“一雁起庭际,数声空唳天。”这两句描绘了一只孤雁在寺庙庭院中振翅高飞,其叫声回荡在天空中的画面。雁的孤独与叫声的空旷,进一步强化了寺庙的寂静与空灵,同时也引发了诗人对生命、孤独以及宇宙间存在的思考。
“远书谁可寄,饱食我方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样一个宁静环境中,面对远方的书信无处可寄的无奈,以及在饱食之后选择沉睡的自我放纵。这种情感的流露,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也反映了他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寻求。
最后,“禅律浑忘却,安能效磨砖。”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深刻体悟。在经历了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挣扎后,他似乎已经忘记了禅律的教诲,不再追求外在形式上的修行,而是达到了一种超越物质与形式的精神境界。这里“磨砖”可能象征着追求某种外在目标或形式的修行方式,而诗人则选择了更内在、更自由的修行之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秋日寺庙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生命、孤独以及修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五月十九日雨中困卧起读西清录见其载欧阳文忠公与许昌龄事甚异作此
四字丹书亦偶然,石唐未必是真仙。
无人解得潮州意,也复留衣与大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