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僧 戒 休 唐 /鲍 溶 风 行 露 宿 不 知 贫 ,明 月 为 心 又 是 身 。欲 问 月 中 无 我 法 ,无 人 无 我 问 何 人 。
- 翻译
- 风儿吹过,露水沾湿衣裳,我却浑然不觉贫困,只觉得明月就是我的心,也是我的身体。
我想向月亮询问是否有我存在的意义,但月亮无声,无人能告诉我,我又该去问谁呢?
- 注释
- 风行:形容风的吹拂。
露宿:在露天过夜,形容生活艰辛。
为心:视同于心,比喻对月亮的亲近和寄托。
无人无我:既没有别人也没有自己,指超越世俗的存在状态。
- 鉴赏
此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一首表达出世离俗之情的佳作。"风行露宿不知贫"一句,以客观之物比喻僧人的清贫生活,他们就像随风而去、露宿山林的旅人,不为世间的富贵所动,心无牵挂。
"明月为心又是身"则描绘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将明月视作内在之心,同时也将其融于肉身之中,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里的“明月”既可以理解为自然之美,也可看作是禅宗中常见的“明心见性”的象征。
"欲问月中无我法,无人无我问何人"二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修行境界的赞叹与探求。"月中无我法"暗示着禅宗中的“无我”思想,即通过内心的修炼达到一种超越个体自我的状态。而最后一问,则是在寻找能够理解和分享这种精神境界的人,彰显了诗人对僧人的仰慕与追求。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清贫生活的赞美,也反映出其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通过这样的语言表达,诗人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精神自由的美好情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解梁书院四首·其三
近世尚夸毗,造诣实终鲜。
徒以言语微,遂谓道昏显。
推行跬步艰,况此继坟典。
狂澜及明兴,愈觉支粗浅。
徒有析理名,竟为粉饰免。
天锡泾野君,特被人文选。
笃行遵诚明,因时表舒卷。
吾道果不绝,觌此脉如线。
题芳洲书屋为俞大参作
见说林居胜,清江绕舍流。
元方登琐闼,小谢隐沧洲。
草茜辰占丽,梧飘岁识秋。
烟霞互吞吐,鸥鹭接飞浮。
日有高轩过,时同静者游。
麈挥山榻冷,棋对竹窗幽。
宝笈通三昧,牙签富九丘。
侧闻能尚志,应不爱封侯。
薇省牵魂梦,萸樽阻唱酬。
讵谙方岳寄,深切庙廊忧。
赋得白鹭洲送柴墟储中丞
路转长干渡,洲传白鹭名。
沧波去不息,绿芷复丛生。
隐隐江田抱,团团堰日明。
镞沙沈壁垒,墙堞隐台城。
湍古晴霓下,蒲深昼虎行。
渔人牵网迹,商女踏歌声。
佳丽千年恨,豪华六代情。
经过夕临眺,谁并客舟横。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