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唐给事中挽诗》
《唐给事中挽诗》全文
明 / 罗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待旦投匦诘朝盖棺

于人皆是梦,似此更无端

黄屋住来好,瘴乡归得安。

丈夫不难死,孤负寸心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寸心(cùn xīn)的意思:指心思、用心、关心。

待旦(dài dàn)的意思:等待黎明,等待新的一天。

盖棺(gài guān)的意思:指人死后,将棺材盖上,表示事情彻底结束,无法挽回。

孤负(gū fù)的意思:指单独承担责任或背负某种困难,没有得到他人的帮助或支持。

诘朝(jí cháo)的意思:指对朝廷或统治者进行严厉的批评或质问。

投匦(tóu guǐ)的意思:指向上级或有权势之人告发陷害下级或无权势之人。

无端(wú duān)的意思:没有理由、没有根据、毫无道理

瘴乡(zhàng xiāng)的意思:指疟疾流行的地方,也用来形容祸患极多的地方。

丈夫(zhàng fū)的意思:指已婚男子,也可用来泛指男性配偶。

鉴赏

这首挽诗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首联“待旦思投匦,诘朝忙盖棺”描绘了生前的期待与逝世后的匆忙,表达了对逝者生前努力与身后事仓促的感慨。颔联“于人皆是梦,似此更无端”则以哲理性的思考,指出人生如梦,逝者之离世更是无常,充满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感悟。颈联“黄屋住来好,瘴乡归得安”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逝者生前在京城(黄屋象征京城)生活的向往与死后回归故乡(瘴乡可能指南方湿热之地,此处泛指故乡)的安宁的向往。尾联“丈夫不难死,孤负寸心丹”则表达了对逝者虽死犹生的精神追求,以及对其未能实现心中抱负的遗憾与惋惜,体现了对逝者人格与精神的高度赞扬。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情感深沉,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其高尚品格与未尽志向的缅怀。

作者介绍

罗玘
朝代:明

罗玘(1447年-1519年)字景鸣,号圭峰,学者称圭峰先生。江西南城睦安乡磁圭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乡试第一第二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进侍读。著有《圭峰文集》《续集》《类说》《圭峰奏议》等。
猜你喜欢

嘉靖癸巳余甲子既周戏集唐句二律自寿·其一

绿杨如发雨如烟,家在枚皋旧宅边。

世事茫茫难自料,清诗句句尽堪传。

丹台已运阴阳火,算老重经癸巳年。

日暮长堤更回首,何人倚剑白云天。

(0)

哭杨师文二首·其二

万变何如一局棋,宦途随处策勋奇。

皂囊未惬朱云愿,素履惟应白日知。

蚤向人间先溘露,夜归天上定骑箕。

汉阴亭畔花如锦,还似留君不住时。

(0)

哭李公从二首·其一

水自潺湲月自明,画船红烛记君行。

连床已负平生约,败壁空题旧日名。

老泪可堪吴季重,何人解惜李宣城。

伤心忍死封书处,大半欹斜字不成。

(0)

辋川图为赵明府题

辋川庄上王右丞,勋名不惜惜閒情。

平生能诗复能画,襟抱直与秋旻清。

庄后庄前足野水,游鱼跳掷閒鸥起。

落花冉冉夕阳多,曙色溶溶夜山紫。

凉风晓月各有情,柳绿桃红春几许。

湖海同心有裴孟,休沐联镳自朝市。

椒园竹岭动经旬,指点壶觞到尔汝。

酣眠未觉早莺啼,树深不碍黄鹂语。

生绡险韵任冥搜,丽曲靓妆随处所。

一身张弛不关人,千古精英疑未死。

世人尚友忆遐踪,坐对残缣如对史。

此本摹来若有神,见说瀛东郑宗楚。

昔人岂曰非吾曹,昔何太逸今何劳。

如今纵有辋川在,簿领束缚谁能逃。

李唐爱士惜臣下,礼若相怜恩若借。

破轨常宽跅弛材,微瑕恐掩连城价。

李白沈酣终不废,杜牧疏狂足叫骂。

内直乃至夜延客,警跸亲逢意不讶。

岩廊寂寂体常尊,清昼迟迟政多暇。

以兹宽裕得胜游,遂使流传作佳话。

不独辋川有兹胜,江山随处开图画。

假使当年尚严刻,地主戚戚山灵怕。

公衙终日惧不免,宁有心情到山舍。

苔茵草广谁所赐,国士便须以死谢。

安得此语入风谣,直把无为佐玄化。

十松居士五柳徒,年来苦被简书拘。

家在江东未得去,无言空对辋川图。

(0)

春怀六首怀方侯也·其四

鲁薮有祥麟,岐山有鸣凤。

郊原头角殊,云霄文彩羾。

嗟彼希世姿,天府远莫贡。

空咏卷阿篇,宜发宣尼恸。

此意当谁语,思君坐成梦。

(0)

复周都宪公仪三首·其二

东家有美女,妖艳矜千人。

西家女老丑,夜夜伤心神。

和风到庭户,夭桃争早春。

美女理新妆,去充上国嫔。

丑女得良媒,不妨嫁比邻。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