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格思(gé sī)的意思:谨慎、小心、小心翼翼
静言(jìng yán)的意思:保持沉默,不发表言论。
神保(shén bǎo)的意思:指保佑、保护,神奇地保护平安。
牲牷(shēng quán)的意思:指相互勉励、共同奋斗的精神状态。
无声(wú shē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发出声音。
阳月(yáng yuè)的意思:指明亮的月亮,也比喻光明和美好的事物。
应钟(yìng zhōng)的意思:指应当按时、按规定做某事。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无声无臭(wú shēng wú xiù)的意思:形容事情没有声音、没有味道,常用来形容某些不起眼或不引人注意的事物。
- 注释
- 阳月:农历十一月。
斯纪:此际。
应钟:古代十二时辰之一,对应傍晚时分。
絜:洁净。
牲牷:祭祀用的纯色全牛或羊。
登俎豆:将祭品摆放在祭祀的器具上。
既高:崇高。
既远:深远。
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形容祭品洁净无杂。
静言:静默深思。
格思:虔诚思考。
惟神:只有神灵。
保祐:保佑。
- 翻译
- 在这冬月时节,对应着时钟的应钟声响起。
准备祭祀的牺牲和祭品,开始登上祭祀的器皿。
- 鉴赏
这首诗是《五郊乐章》中的《黑帝羽音》,出自隋末唐初的文学家魏徵之手。通过鉴赏,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描绘一种庄严肃穆的祭祀场景。
“阳月斯纪,应钟在候。”这里,“阳月”指的是祭祀时选择的吉日良辰,而“应钟在候”则是说钟声响起,预示着祭祀活动的开始。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庄重与期待的情绪。
“载絜牲牷,爰登俎豆。”这两句描写的是祭品的摆放,"载絜牲牷"指的是整齐有序地陈列牺牲之物,而"爰登俎豆"则是将祭品摆放在祭坛上。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使得读者能够想象到那个时代的祭祀场景。
“既高既远,无声无臭。”这里,"既高既远"象征着祭祀对象的崇高与神秘,而"无声无臭"则表现了祭祀行为超脱尘世的纯净和庄严。这两句强化了诗中祭祀场景的宏大感,使人感到一种敬畏之心。
“静言格思,惟神保祐。”这两句表达的是在祭祀时人们内心的平静与虔诚。"静言格思"意味着人们安静地思考和反省,而"惟神保祐"则是希望神明能够保佑众生。这两句传递出一种对神灵深信不疑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于宗教活动的庄重态度和内心世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时代背景下的精神追求与文化氛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夏两相期.美人晏起
合欢床、可怜孤却。忽赴粉郎良约。
恼恨黄鹂,乍把春眠惊觉。
呼郎不应尚凝眸,记梦未全慵下榻。
心字罗衣,小鬟多事,将他温着。窗前又听鴂鹊。
且支持瘦骨,起穿罗袜。告诉鹦哥,多病近来如削。
当初红烛照梳头,如今绿鬓都羞掠。
匀得工夫,日斜才下,妆楼一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