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如山废苑西,古沟疏水静鸣池。
有露冷萤犹照草,无风惊雀自迁枝。
程书(chéng shū)的意思: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程),不中呈不得休息。”《汉书·刑法志》:“至於 秦始皇 ……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县,称也。石,百二十斤也。 始皇 省读文书,日以百二十斤为程。”后因以“程书”谓限量阅读处理文书。 宋 范成大 《晚步宣华旧苑》诗:“归来更了程书债,目眚昏花烛穗垂。”
崔嵬(cuī wéi)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非常险峻。
番更(fān gēng)的意思:番更是一个古代成语,意为夜晚值班或守夜。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昏花(hūn huā)的意思:指视力模糊、眼睛昏花,看不清楚。
吏兵(lì bīng)的意思:指吏治和兵戎,意为政府治理和军队作战。
楼阁(lóu gé)的意思: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物,也比喻高层次、高档次的文化事业。
目眚(mù shěng)的意思:形容眼睛昏花,看不清楚。
乔木(qiáo mù)的意思:比喻人的思想、行为或事物的本质高尚、不同寻常。
无风(wú fēng)的意思:形容没有风或者没有风势。
烛穗(zhú suì)的意思:烛穗是一个形容词,意为烛光像穗一样聚集在一起。形容烛光明亮。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范成大在宋朝晚期漫步于宣华旧苑的所见所感。首句"乔木如山废苑西",以壮观的乔木衬托出废苑的荒凉与历史沧桑,仿佛这些树木见证了昔日的繁华。"古沟疏水静鸣池"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古老的沟渠和静静的池塘增添了幽深的氛围。
"吏兵窸窣番更后,楼阁崔嵬欲暝时",通过描写官吏士兵在夜幕降临后的轻微活动,以及巍峨的楼阁在黄昏时分的景象,展现了苑中生活的日常与静谧。"有露冷萤犹照草,无风惊雀自迁枝",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夜晚的微凉,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连微风吹动都未有的静谧,只有雀鸟因惊动而自行换枝。
最后两句"归来更了程书债,目眚昏花烛穗垂",诗人表达了自己完成公务后疲惫的心情,视力不佳,只能借着摇曳的烛光继续阅读,流露出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晚景图,寓含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深沉思考。
昔人厌俗心,宁取无肉瘦。
平时眼为青,绿士须客右。
立节自修竦,适用兼庇覆。
君家所居堂,音响不待叩。
千沟荫百椽,一一渭川秀。
公今王元之,好尚如授受。
记楼赋此堂,异声同一咮。
心谋耳目适,所乐壹能副。
昔人言外意,泥一乃百漏。
拘拘六者间,见未脱科臼。
我此小盘礴,万境欻通透。
徐步寒玉琤,长谣灵籁奏。
主人信清绝,此君旧幽茂。
并策超俗勋,醉墨点衫袖。
昨暮浴上虞,今晨饭馀姚。
官期有馀日,我行得逍遥。
盘实剥芡芰,羹鱼荐兰椒。
一饱老人事,茗饮亦复聊。
扪腹每自愧,昔贤尚箪瓢。
僧垣栖翠微,金碧焕山椒。
龙泓甘可茹,塔铃如见招。
迟留本不恶,况复待晚潮。
饥麟不落毛,士生常百忧。
何人金为埒,振客不待求。
之子磊磈胸,贮书不贮愁。
焉知奉二老,百指借岸舟。
方耐冷侵骨,未暇吟掉头。
目前帡幪托,急于温饱谋。
诗来愬穷状,读想寒飕飕。
我亦寄别巢,其拙真病鸠。
每惭乌所瞻,更羡莺出幽。
君看沉沉者,生不谭轲丘。
可食忘嗟来,至宝忌暗投。
天地吾蘧庐,此理君信不。
为亲傥可屈,三返无宜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