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偶书》
《偶书》全文
宋 / 邹浩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朝读一卷经,暮读一卷书。

一卷复一卷,三藏五车

儒释不异,昧者自亲疏

昧者不足道,明者当何如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不异(bù yì)的意思:没有差别,没有区别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亲疏(qīn shū)的意思:指对待亲近和疏远的人不同,对待亲近的人亲密热情,对待疏远的人疏离冷漠。

儒释(rú shì)的意思:儒释是指儒家和佛家两种不同的思想或学派。

三藏(sān zàng)的意思:指佛教经典的三种分类,也可指佛教的经书、经藏。

五车(wǔ chē)的意思:五辆车,形容数量多。

一卷(yī juà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籍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不足道(bù zú dào)的意思:不值得一提或不重要

鉴赏

这首诗《偶书》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和知识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句“朝读一卷经,暮读一卷书”,描绘了诗人每日勤奋读书的生活状态,从早到晚,不间断地阅读,体现了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接着,“一卷复一卷,三藏与五车”进一步强调了读书的连续性和广度,无论是佛教的三藏经典还是儒家的五车之书,都在其阅读范围之内,展现了诗人博学多才的一面。

“儒释本不异,昧者自亲疏”这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不同学说之间关系的理解,认为儒家和佛教的智慧并非截然不同,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这里的“昧者”指的是那些不明事理、固执己见的人,他们往往将不同学说视为对立,而真正的智者则能超越这种偏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

最后,“昧者不足道,明者当何如”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及所有明智之士的期许。他指出那些不明事理的人不值得讨论,而真正的智者应当如何行事呢?这不仅是对其他人的提问,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和挑战,鼓励人们追求真理、超越偏见,以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和接纳不同的思想和文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读书场景,探讨了知识、智慧与偏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面对不同学说时应有的态度,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知识的尊重与热爱。

作者介绍
邹浩

邹浩
朝代:宋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生辰:1060—1111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除夕自勉

我来当湖滨,坐阅五除夕。

年光倏流电,半百过瞬息。

俛仰畴昔时,抚景恒自惜。

遑遑若追忘,万里摇鞭策。

圣途虽云远,壮心如铁石。

仰钻日复日,寸累仍铢积。

晨飧未及饱,夕寝宁安席。

云胡远今时,自恕还自适。

颓颜无复少,短发日向白。

天衢浩无涯,进寸殊退尺。

古来圣贤人,未免遭穷厄。

顾肯当尘途,掷此千片璧。

念我意中人,耿耿明寸赤。

持此一杯酒,自讼还自责。

丈夫志千古,讵忍为形役。

百年能几时,逆旅栖过客。

煌煌照红烛,感此岁除迫。

杳然兴遐思,四顾樊笼窄。

晴露有佳花,狂风无健翮。

俭德勤自修,舒卷床头易。

乾坤重担子,知上谁肩脊。

(0)

侍御袁德纯挽三首·其三

西屯幽壤可曾扃,又报龙川坠德星。

浮世尘头偏易白,皇天老眼为谁青。

愁生瘴海风声改,梦断乌台雨泪零。

不独岭南公论在,太平人口是碑铭。

(0)

次韵庄定山赠徐佥宪

定山金榜旧同袍,邂逅洪城识俊豪。

莫道卑官无眼孔,卑官眼孔或时高。

(0)

参军张兼素挽诗三首·其一

手翰封缄却寄君,忽传凶讣到江滨。

交情似我空扪泪,真率如君更几人。

赤手扶危陈短疏,丹心爱国是忠臣。

芳名自合留青史,岂少封章贲老亲。

(0)

赏牡丹

淑气催人醉未涯,洛阳春色又官衙。

三千里外留双眼,四十年来见此花。

惯傍疏梅移晚履,几亲幽菊酌流霞。

东风一笑延今赏,坐看游蜂到日斜。

(0)

朱明洞

洞外野泉鸣,终古无人到。

五色吐仙云,四面围丹灶。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