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
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材质和品性的差异,通过对比铁和玉的不同特性来传达出才华与德行的重要性。开篇“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玉石坚硬无比和剑锋锐利的特点,展示了材质的各自优势。“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则以实际应用出发,指出了在需要切割力度的情况下,玉石虽然坚硬但不及剑锋之利。接下来,“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两句,通过对比铁和玉在高温环境下的反应,进一步强调了二者的不同性质。最后,“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则引导读者思考才能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在评估个人品质时要有辨别能力。
诗中的意象鲜明,对比生动,不仅展现了物质的特性,更深入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通过对材质的细致描绘,诗人巧妙地引出了才华与德行之间的比较,强调了品格在评价一个人的过程中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观察,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的体现。
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
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征车摇摇入齐甸,七日已抵蒙阴县。
东蒙山下居民稀,附郭村墟少烟爨。
土人见客前致辞,坐语沙中溯离乱。
连年寇盗满东都,河北官军苦征战。
兖曹颍毫逋逃多,连骑呼群日东窜。
纷然贼骑翻山来,去岁穷乡尽遭难。
仓储劫掠庐舍焚,十室丁男九分散。
即今贼退事少平,比县干戈苦传箭。
四方襁负犹未归,为恐原燎更重煽。
原田每每无人耕,茂草荒凉野花茜。
往来孔道无人行,今日单车喜重见。
感此弥怀陵谷悲,再来已值沧桑变。
我亦乡关付劫灰,回望南云泪如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