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孤桐》
《孤桐》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天质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虚心

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寻(bǎi xún)的意思:形容非常仔细地搜索或寻找。

不屈(bù qū)的意思:指坚强不屈,不向困难低头。

得地(de dì)的意思:指得到地位、权力或资源等。

高几(gāo jǐ)的意思:指程度上超过一定数量或程度。

孤高(gū gāo)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独立自主,高傲孤立,不愿与他人交往。

老根(lǎo gēn)的意思:指人的根基、根本。

凌霄(líng xiāo)的意思:高耸入云霄的意思,形容极高或极大。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屈己(qū jǐ)的意思:指自愿屈服、忍让自己的意愿或权益,以顺应他人或大局。

森森(sēn sēn)的意思:形容树木茂密、森林密集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气氛紧张、可怕或是威严的样子。

天质(tiān z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天生才能或品质。

五弦(wǔ xián)的意思:指琴弦的五个音高,比喻技艺高超,音乐才华出众。

弦琴(xián qín)的意思:比喻言辞或技艺的娴熟和高超。

虚心(xū xīn)的意思:谦虚谨慎,心胸开阔,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

五弦琴(wǔ xián qín)的意思:形容技艺高超,音韵悦耳。

注释
森森:形容繁密。
得地: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
岁:年。
弥:更加。
阴:指茂盛。
斫:用刀斧砍。
翻译
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
接近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年岁越老根越壮实,阳光越强,枝叶越显得茂盛葱郁。
清明盛世,也想着解决明间疾苦,想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孤独的桐树,它自立于高处,树干挺拔,根基深厚。诗人通过这棵树的形象,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性格的精神状态。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希望能够抒发内心的情感。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如“森森”与“孤高”,“弥壮”与“更阴”,这些对比强化了主题。语言简洁有力,意境深远,使人读之而产生共鸣。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酬桂林从叔

江到三湘尽,山围八桂深。

龙蛇寒下蛰,雾露昼多阴。

迢递驰梅信,殷勤访竹林。

淮南风土美,留滞亦何心。

(0)

许永席上赋

流浪江湖跨两年,西风犹驻木兰船。

可人方外二三子,与尔樽中十八仙。

处士妄同公子议,曲生未减索郎贤。

自怜衰病方轰饮,也在刘家幕下天。

(0)

送周子上赴宜春

忆昔昌黎伯,直谏气凛然。

又闻赞皇公,直道薄云天。

堂堂两宗工,盖世勋无前。

朅来著此邦,仰山同不骞。

公今又继往,相望三百年。

风流虽已矣,遗迹俨弗愆。

邦风杂未纯,雕俗顽莫镌。

要须痛一洗,兴氓作其贤。

束吏缚猛虎,爱民烹小鲜。

课为天下最,名压坐中先。

凤尾催归诏,看看下小旃。

践槐知不晚,开旦促曹鞯。

(0)

碧泉九日有感·其一

祝融地势东南俯,西北星辰拱汉关。

冷落山河凭玉几,凋残名物损朱颜。

西风凛凛鹏空抟,朔雪飘飘雁亦寒。

正恐中原消息断,问谁曾到五陵间。

(0)

春事·其二

走马寻春西复东,夭桃零落委残红。

可怜日暮天低处,但有梨花弄晚风。

(0)

虞美人·其五

昨霄南极星光现。今日开华宴。朱颜翠鬓占春多。

且向博山香袅、卷金荷。龟游鹤舞千年寿。

更酌千钟酒。满庭佳客捧殷勤。

此日蒲菊新绿、瓮头春。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