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中 秋 夕 寄 平 甫 诸 弟 宋 /王 安 石 浮 云 吹 尽 数 秋 毫 ,爚 爚 金 波 满 满 醪 。千 里 得 君 诗 挑 战 ,夜 坛 谁 敢 将 风 骚 。
- 注释
- 浮云:比喻不实或变化无常的事物。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极细的毛,形容极细微的事物。
爚爚:形容光亮闪烁的样子。
金波:金色的波纹,比喻酒液的光泽。
满满醪:满杯的美酒。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诗挑战:以诗文相较量。
夜坛:夜晚的文学论坛或讨论场所。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这里泛指文学才华。
- 翻译
- 轻盈的浮云吹散了秋天的细毛,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酒液满溢。
在千里之外收到你的诗歌挑战,夜晚的论坛上,谁还敢与你争风夺艳。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中秋夕寄平甫诸弟》。从诗的内容来看,王安石通过描绘中秋节的景象和氛围,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文学创作的自信。
首句“浮云吹尽数秋毫”形象地描绘了中秋时节的天气特点,轻柔的秋风拂过稀薄的云层,如同吹拂细小的毛发。这里的“秋毫”意指极其细微之物,用以形容风的轻柔。
接着,“爚爚金波满满醪”则是对中秋月亮的描绘。“爚爚”形容光泽明亮,"金波"比喻明亮如金色的月光,而“满满醪”则指酒杯中满溢的美酒。这里通过对月亮和美酒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欢愉、和谐的节日氛围。
第三句“千里得君诗挑战”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信与挑战精神。“千里得君”意指与远方的人交流,通过诗歌来传递情感。"诗挑战"则是说诗人希望以自己的诗歌技艺来与他人较量。
最后,“夜坛谁敢将风骚”则是在这种美好的中秋之夜,诗人提出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又不乏灵动的夜晚,有谁敢于打破这份平和,将“风骚”(意指吵嚷、喧哗)带入这个安宁的场所。这里"夜坛"是对夜晚月光下的聚会之处的美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沉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作者在中秋节思念亲人的情怀,以及他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自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陈玉溪得古刀歌
玉溪老人鬓雪色,平生气薄秋空碧。
严冬遗我古刀歌,白日无风寒慄慄。
公从何处得此刀,而我未见难论直。
向来沦落未逢人,有时隐跃光腾日。
一朝白璧落公手,堪笑当时卞和泣。
乾坤万物递升沈,今古千年超恍惚。
也知刚德本天成,等閒未肯为人役。
西戎北虏不足诛,豺狼在道那容息。
由来神物不自用,义士兼资机与力。
昔年我亦得一镜,篆刻摩挲汉遗迹。
愿将此镜配公刀,共保刚明勿戕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