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芦江后,千峰雁影沉。
秋来瓯顶夜,时扰梦投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怀深对净照禅师的怀念之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向往。
首句“一别芦江后”,以芦江为背景,暗示了与净照禅师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营造出一种离别的哀愁氛围。接下来,“千峰雁影沉”一句,通过雁群在千峰之间飞翔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净照禅师的思念之情。
“闻回天子诏,方见老师心”两句,巧妙地将政治与宗教相结合,通过“天子诏”的形象,表达了对净照禅师作为高僧的尊敬与仰慕。这里的“老师心”不仅指净照禅师的内心世界,也暗含了对禅宗智慧的追求与向往。
“筹室应将满,禅关转见深”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净照禅师的敬仰之情。筹室,即僧侣修行的场所,此处用以形容净照禅师的智慧与修为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而“禅关转见深”则表明了诗人对禅宗境界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对净照禅师所达到的禅境的赞叹。
最后,“秋来瓯顶夜,时扰梦投针”两句,以秋夜的瓯顶(可能是指山峰或寺庙)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神秘感的画面。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在梦中被净照禅师的智慧所触动,难以忘怀的情景。同时,投针的动作,既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也暗示了诗人试图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禅宗教义的努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净照禅师的深切怀念与对禅宗精神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深厚情感。
清兴健篮舆,游迹随蜡屐。
一往寒烟生,其上列松柏。
空山落叶深,没尽青芝迹。
云是冷泉亭,清泉流白石。
泠泠绿玉寒,蔼蔼苍烟积。
碎作琉璃声,泻落石罅窄。
画屏青巉巉,倒影浸石壁。
缅怀香山翁,登临忆畴昔。
游者信如斯,美人一水隔。
濯罍盛冷云,扫叶烹玉液。
坐久万虑捐,茶烟具空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