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作轻衣色,波为促杼声。
岸云连鬓湿,沙月对眉生。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还如(hái rú)的意思:如同,好像
见人(jiàn rén)的意思:指人们相互见面,互相交往的情景。
昆明(kūn m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气质美丽、出众。
脉脉(mò mò)的意思:形容目光柔和而深情。
明石(míng shí)的意思:明亮的石头,指明亮、光明。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沙月(shā yuè)的意思:指沙漠中的月亮,比喻虚幻、不切实际的事物。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形影(xíng yǐng)的意思:形影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形体和影子都存在,形容人或物体的形状、形态和姿态非常相似。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盈盈(yíng yíng)的意思:形容充满或溢出的样子
有脸(yǒu liǎn)的意思:指有面子,有颜面;有勇气,有胆量。
织女(zhī nǚ)的意思:指女子巧妙地织布,也比喻女子勤劳、巧妙地从事手工活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昆明池中一块石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艺术功底。首先,“一片昆明石,千秋织女名”两句,将昆明石与传说中的织女联系起来,既点出了石头所在的地理位置,也赋予了它一个浪漫的情感色彩。
“见人虚脉脉,临水更盈盈”表达了诗人对这块石头的观察,它似乎具有生命,能感受到人的目光,并在水边显得更加饱满。这种拟人化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石头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
“苔作轻衣色,波为促杼声”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苔藓覆盖在石头上如同轻薄的衣物,而水波的声音则像织布时的节奏,这种比喻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音乐性。
“岸云连鬓湿,沙月对眉生”描绘了一幅湖光山色的美丽画面。石头所在的岸边,云雾缭绕而又带着水汽,仿佛是湿润的鬓发;而远处的沙滩上,月亮如同眉宇间自然生长。
“有脸莲同笑,无心鸟不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谐共存的赞美。莲花在水中笑容可掬,而周围的鸟儿也显得从容自若,没有一丝惊恐,这一切都在传递着一种宁静与平衡。
“还如朝镜里,形影两分明”最后两句,则将昆明石与诗人内心世界相连。就像清晨的镜子能够映射出一个人的真实面容和身影一样,这块石头也在诗人眼中有着鲜明而又清晰的形态和精神。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昆明石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棠棣本同根,芳葩亦相联。
谁谓忽远役,怀抱无由宣。
况我骨肉亲,与子枝叶连。
昔为双飞凫,今为孤飞鸢。
徘徊复彷徨,感激涕泗涟。
道路阻且远,四海霏尘烟。
鹡鸰恐失群,绕树何翩翩。
我有一斗酒,可以同笑言。
去去从此辞,努力云中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