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常情(cháng qíng)的意思:指常理、常情,即平常的情感或反应。
父子(fù zǐ)的意思:指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
患祸(huàn huò)的意思:指自找麻烦,招致祸患。
猛虎(měng hǔ)的意思:指勇猛、凶猛的虎。比喻勇敢、凶猛的人。
上圣(shàng shèng)的意思:指能够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成为圣人的人。
神龙(shén lóng)的意思:神龙是指具有神奇力量的龙,也用来比喻非凡的才能或者具有威严的人物。
生父(shēng fù)的意思:指亲生的父亲,与养父相对。
他人(tā rén)的意思:指别人、其他人。
义养(yì yǎng)的意思:指抚养、赡养无亲无故的老人或孤儿,体现了社会责任和家庭关爱的精神。
欲得(yù de)的意思:欲望得到。
- 注释
- 神龙:比喻有权势的人。
豢:驯养,控制。
猛虎:比喻强大的敌人或困难。
父子间:家庭内部,亲人之间。
上圣:指非常贤明的圣人。
谋:预料,计划。
常情:通常的情感或欲望。
义养:出于道义的养育或扶持。
仇:仇恨。
恩更轻:对别人的恩惠不以为重。
患祸:灾祸和困难。
周:周全,全面应对。
- 翻译
- 驯服的神龙也能招来,凶猛的老虎也会留下。
变故往往起于骨肉之间,即使是最高尚的圣人也无法预料。
人们常常出于私欲而追求,道义的养育有时却会变成仇恨。
他人的恩惠可能轻易被忽视,而祸患和困苦确实难以周全应对。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属于《杂咏八首》中的第二首。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探讨的是人际关系和道德伦理的问题。
“神龙豢可致,猛虎扰亦留。”开篇两句通过对比神龙与猛虎来表达,即使是最难以接近的神圣之物,也可以被引诱至前,而即便是凶猛如猛虎之物,也能被安抚而留下。这两句话描绘了作者对于人心和关系处理的深刻理解,显示出一种对待各种性格的人都能适时制宜、加以利用的智慧。
“变生父子间,上圣不能谋。”接着,诗人指出即使是最亲密如父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有变化,即便是古代传说中的圣贤也无法完全预料和掌控。这里表达了对人世间情感复杂性的认识。
“常情在欲得,义养或成仇。”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探讨普通的情感和道德的关系,指出人们在追求常情(即正常的人际交往)时,有时会因为过度的养育而导致反目成仇。这里强调了适度与中庸之道。
“他人恩更轻,患祸信难周。”最后两句则提出了外来恩惠更加轻易,而遭遇灾祸和困厄时,人们往往发现信任和承诺却难以兑现。这两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交际中诚信危机的洞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刻的人生观察,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在处理这些关系时所需的智慧和适度原则。王安石以其特有的哲理与文学才华,为后世留下了一篇富含生活哲学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